“讓你們過來,就是想讓你們幫我看一下,選擇一下哪一種能更好一些。”

何傑和楊雯看著鄭毅遞過來的這張紙陷入了思考。

這張紙上的內容雖然不多,但是帶給他們兩人的資訊量確實很大。

“鄭總啊。”何傑看著鄭毅,又看了旁邊同樣一副思索表情的楊雯,兩人不約而同地問出了同一個問題:

“這一次的全國決賽,你不打算繼續做雜交手術了嗎?”

“不打算了。”鄭毅輕輕地搖了搖頭。

做出這個決定,鄭毅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等到全國決賽的時候,所有負責給選手打分評委都是大老。

換句話說,這些人都是心外科領域裡成名已久的老專家了。

這些人的技術水平必然沒有問題。

但是卻引出來了一個新的問題。

這一批老專家的成名和成長的過程,就是心臟外科開胸手術的成長過程。

但是,雜交手術卻是近幾年才興起的。

這種將介入手術和外科手術結合的產物,這些老專家們到底把不把它認為是真正的心外科手術,目前還沒有定論。

想到這些,鄭毅為了謹慎起見,能在全國決賽當中取得一個更好的名次,所以這一次他沒有選擇雜交手術。

而是在手術當中做了三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就是孫氏手術,也就是主動脈弓置換術加上降主動脈支架置入手術。

畢竟全部主動脈弓置換,加上遠端降主動脈支架植入,這一個手術是需要挑戰體外迴圈外加深低溫停迴圈的。

同時它對於心臟外科醫生的手術技巧操作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並且還有最主要的一點。

這個手術廣為人知。

它並不像雜交手術那樣,很多年邁的醫生可能難以理解或者接受。

無論是老醫生還是年輕醫生,只要涉足心外科領域,對於這個手術一定都有了解。

當然,為了保險起見。

鄭毅做的並不是一個方案。

與此同時,鄭毅還寫上了另一個手術。

叫做胸腹主動脈置換術。

這個手術是對於一些動脈病變集中在降主動脈,尤其是胸主動脈和腹主動脈的患者,因為主動脈病變也很明顯,卻沒有辦法進行支架植入的時候,用於治療主動脈疾病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一類手術其實就和換水管差不多。

就將患者有問題的胸腹動脈和腹主動脈給切掉。

然後換成人工血管。

並且在人工血管上進行打孔,將它那些給肝臟供血,給腎臟供血,給嵴髓供血的分支血管都給連線到這根人工血管上。

用形象點的話說,就像是移花接木一樣。

但是這個手術難度也比較大,而且這個手術雖然說死亡率不是很高,但是因為給嵴髓供血的血管多數都是在降主動脈染上,所以發生截癱的機率比較高。

根據目前全國能做這個手術的醫生和醫院並不是很多。

至於第三個方案,則是一個鄭毅最大的方案。

它叫做左心室輔助裝置的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