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衛學(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了,除了種地,再讓宋佔高帶著人,把路給我修一修。一步一個坑,出門就崴腳,那還成了?我們家那小爺可馬上就要回來了,到時候磕著碰著都是大事兒!”
“小爺?”馮謙聽了這稱呼一愣,隨即反應過來,有些幸災樂禍的笑著問道,“該不會是大爺家裡頭那位小少爺吧?算起來,應該六歲了,嘿,叫什麼來著?”
“永傑,陸永傑!我爹當初給起的名兒。”陸準提起這名字就止不住的頭疼,“我大哥從京城回來的時候,就沒帶著人家母子倆,八成還以為自己很快就能回去呢!結果他這一走,沒人管了,那小霸王真是……把二哥給折騰的喲!這不,巴巴給送回來了,可伺候不起!”
“有這麼能折騰?”馮謙不太相信,“要說這小子離開孝陵衛的時候,才多大?我倒想知道,他比起你小時候來,到底是誰更能折騰。”
“我可不敢和他比!我說,馮謙,可不是我亂說。這小子出生的時候,老爺子請算命先生給他批過八字,那瞎子算了半天,就說了四個字‘命犯七殺’!你聽聽,你聽聽,這能是個什麼意思?”
算命的瞎子是個什麼意思,馮謙並不知道。但以他對陸準的瞭解,陸準這話裡話外就是絕不歡迎陸永傑回來的意思。
“可他該回來總要回來的!”馮謙說的是實話,陸泓在京城做官的時候,把妻兒接去了京城。這會兒辭官還鄉,再把妻兒接回來,這很正常啊,沒有人有道理阻攔的,“再說了,就算是再混世魔王,不是也才六歲嗎?那是你親侄子!”
陸準撇撇嘴,不以為然,“他是我侄子,我是他孫子!我惹不起他!哦,對了,說到他,咱們的衛學是不是也該修繕一番了?另外,那個教授年紀多大了?幹了這麼多年,也沒見什麼成效,你得空去跟他提一句。就說我說的,永傑那小子回來了,是肯定要進衛學讀書的,他能教的了就繼續幹,教不了趁早自己滾蛋。我可不想什麼時候聽說,衛學的教授讓永傑那小子給氣出什麼好歹來。”
“你這到底是在擔心誰?”馮謙有些弄不懂了,說是擔心衛學教授,可聽著又明顯有讓人家知難而退的心思;說是擔心陸永傑,可人家不都說人會比較討厭跟自己像的人嗎?陸永傑的性格就很像陸準,八成陸準是真的不待見他。不過,既然陸準開口提了衛學的事情,馮謙也就索性順著他的話說了說,“你提起衛學,其實也正是我想跟你說的。別的東西或許都不重要,但衛學這個地方,一定要重視起來。以前你不過是千戶、指揮僉事,我不跟你提。但現在不一樣了,你距離指揮使只有半步之遙了,現在提這個事情恰到好處,如果再不提,那就晚了!”
孝陵這個地方,風水寶地,卻是個陰宅的風水寶地,古墓眾多,並不能吸引活人也在這兒居住,因此,明代以前,基本上是山林走獸的地盤。直到孝陵開掘,設孝陵衛護衛皇陵,這個地方才有了人氣。
但實話實說,這並不是個繁華的地方。從古至今,哪怕已經設立衛所這麼多年了,這個地方也依舊沒能繁華起來。
不過目前繁華不繁華的倒是無所謂,在馮謙看來,凡事都要看得長遠一些,不能光把眼睛盯在眼前的事情上。
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培養一個人,實在是需要很多的時間。
陸準的精力,自始至終都在他的兵身上。為了把有限的兵源都用在操練上,用在正地方,他不僅派人違反祖制,偷偷在城裡做起了生意,甚至就連吸納流民種地這種一旦被朝廷知曉很可能就是塌天禍事的辦法也想出來了。但他不重視文脈,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以文壓武,固然會失去自保的能力。但以武壓文,就會太過依靠暴力。陸準,這樣可不行!你不能讓孝陵衛變成一個瘸子!”馮謙語重心長的對陸準說道,“你說你敬重文人,但我覺得不是,你這不是敬重,你這是敬而遠之!你說說,你這是頭一次跟我提起衛學吧?如果不是永傑回來了,需要有個地方讀書,你是不是還會繼續忽視下去?那你告訴我,你什麼時候才能想起它來?”
“有什麼用?”陸準並不覺得修繕衛學對於孝陵衛到底有什麼用,“你說,你就說,孝陵衛的衛學出來的舉人、進士,雖然不多,但還是有的吧?但是你說說,他們考上了舉人、考上了進士,對於孝陵衛來說,有什麼用?他們哪個把自己當做孝陵衛的人了?這年頭,軍戶子弟考科舉,無非是為了擺脫軍籍,不用再受這份兒當兵的累,有朝廷供養。世職武官子弟考科舉,那就是為了從武官變成文官。一個個削尖了腦袋,往人家的隊伍裡頭湊,我就不明白了,人家那麼看不起咱,咱湊過去幹什麼?”
陸準所說的也是實情,衛所子弟考科舉的人數一直是不少的,對於這唯一的一條堂堂正正脫離軍籍,或者脫離武官團體的道路,他們是趨之若鶩。可一旦考上了,他們立馬就把自己當成是儒生,是天子門生,是文官了,與原本的衛所不說劃清界限,肯定也是不拿自己當衛所的人了。
這樣的人在陸準的眼裡,那就是白眼狼。衛所傾力花了那麼多銀子,修繕學校,聘請先生,教出來的人,卻通通都不思回報。這樣的人培養出來,有什麼用?他們反而會加入原本被他們仰視、總是看不起他們的文官團體去,和那些文官一起看不起曾經的袍澤。
“可你不能否認,那是因為人數太少,形不成集體。如果人數多了,就會不一樣!”馮謙自有自己的一番理論,並且自信可以藉此來說服陸準同意他的觀點,“你說,我們孝陵衛的衛學有多小?你也知道教授、訓導加一塊兒才三個人,還都是老眼昏花,白拿著銀子,也不知道整天都教了些什麼的。這樣的地方讀出來的學生,你指望他們感謝那些教授?訓導?還是感謝從來沒有給衛學多撥過一文錢,修過一次屋子的你?陸準,設身處地,將心比心。你知道怎麼練兵,知道得讓他們吃飽穿暖、沒有後顧之憂,他們才會給你賣命。那你同樣也應該知道,只有讓那些學生覺得在衛學裡受到了優待和鼓舞,要讓他們覺得在衛學裡學的東西很有用,在衛學裡建立起來的人脈在朝中能夠用得著,這才能讓他們對衛學産生感情。等到人數漸漸多起來了,他們就會自然而然的抱團。”
聽馮謙說完,陸準目光有些複雜的看向馮謙,半晌,他問道:“馮謙,你說的話,你自己相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