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二日,全績命餘玠領兩萬兵甲留守隴西城,自率五萬大軍以及汪部七千眾發兵成紀,有了汪世顯開路,秦州道暢通無阻,不及三日,全績便到達了成紀。

而後,全績又命孟珙領兩萬步卒,攜汪世顯副將北進德順府,坐鎮隴幹至水洛一線。

二十五日,宋軍轄領二州,與平涼府的完顏仲德、鳳翔府的移剌蒲阿對隴州暫駐的速不臺形成合圍之勢。

同月二十三,川甘陝總帥全績去書川蜀制置司,命蜀軍出川,同月末,制置使李埴派副使桂如淵、趙彥吶、黃伯固三人領六千騎甲,五萬步卒出利州,過沔州,入天水軍,聽候總帥司調遣。

至此,關外諸州彙集禁軍三萬、忠順軍三萬、曹家軍兩萬餘、沔州軍一萬、蜀軍五萬六千餘以及汪部降卒一萬四千眾,列陣對壘勝過往昔三十年況。

六月初一,趙彥吶一眾領兵入成紀,與全績匯師於城中。

時見城中府堂。

“末將拜見全帥。”三將單膝落地。

“起來吧!”全績手持一書冊,仔細翻閱著秦州的內政明細,心嘆汪世顯內政也是一把好手。

“全帥,我等奉李帥之命前來增援,帳下五萬兵甲皆聽全帥之令。”趙彥吶與全績也就是熟人,知道全績幹練的作風,故而直抒來意。

全績微微點頭,命人抬來地圖,讓劉整將各個情況與三人說明。

半刻後,黃伯固首先發言:“全帥,速不臺此行有兩萬騎射,戰力強勁,勢不可擋,雖攻城尚有欠缺,但想撤退輕而易舉,我軍若做強留,必定傷亡慘重。”

步卒守城見長,騎兵衝鋒見速,若棄步卒優勢,攔截騎兵,代價自是難以接受。

“此事本帥自知,但截殺速不臺部關乎整個戰局,若是放他歸去與拖雷合兵,彼時大舉南侵,何人可擋?

所以本帥無論如何都要把速不臺部留在隴鳳一帶,哪怕殺不了他本人,也要耗盡他的部隊!”全績的語氣不容商量,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不能動搖他的決心。

“全帥非要如此的話,末將倒是有一計。”黃伯固,字德常,此人熟讀經史,博學多識,遇事頗有主張。

“說來聽聽。”全績放下手中書本,饒有興趣的抬頭看向黃伯固。

“我軍與速不臺正面作戰定會傷亡慘重,這一點對速不臺部也是如此,故而我等可圍而不攻,大造聲勢,讓速不臺尋求其他路徑。”

“何路?”

“秦州有全帥,鳳翔有蒲阿,二者皆是宋金主力,戰力不俗,而平涼府的完顏仲德這顯得有些薄弱,他雖然有幾萬兵馬,但都是新晉招募,多數與鄉勇無異,且沒有精良的武器裝備,末將若是速不臺,定會北上平涼府,從鎮戎州出鳳翔路。”三方兵馬一作比較立見高下,完顏仲德有汪世顯時才算一方軍帥,如今汪世顯歸了大宋,僅憑完顏仲德收攏起來的散兵遊勇何以稱軍。

“有意思,完顏仲德處若被撕開了缺口,不是真就放跑了速不臺嗎?”全績語態輕鬆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