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帥何出此言?我軍只是借道而已,從未想過與汪帥為敵,世人皆知汪帥雄踞隴右十餘載,兵強馬壯,乃稱一方豪強,我家大汗、大帥對汪帥更是敬仰久矣,此次派末將前來,就是請求汪帥行個便宜。”郭寶玉陪笑回應,不做高姿態,事事恭順。

“哦,是嗎?”汪世顯面色稍作緩和,不言下文。

郭寶玉見狀再起辭藻:“汪帥本是蒙人,天下蒙人一家親,大汗也常說如果關隴之地能交託在汪帥手中,他也就不必大張旗鼓的來攻城伐地了,畢竟那就變成了自家事,什麼都好做商量。”

“哼,本將看未必吧,窩闊臺圖謀隴右久矣,幾次三番用兵,之前怎麼沒有看在本將的顏面呢?此次若非爾等想要施行狡詐之計,豈會來本將帳下低三下四,你也不必與本將繞彎子,速不臺想取鳳翔府吧,是不是還在覬覦靈寶通道,想不費吹灰之力下了涵谷潼關,進軍中原吧。”汪世顯即便不看地圖,心中已經勾勒出速不臺的進軍路線,看來窩闊臺此次所圖甚大呀。

“汪帥之言,末將不敢反駁,不過這件事對汪帥似乎沒有什麼害處?相反是大大的有益啊。”郭寶玉避重就輕,只談借道之事。

“哦,這本將就不明白了,你要滅我朝堂,毀我忠義氣節,還說這是為本將好?”汪世顯口頭說的漂亮,其實他心中根本不在乎這些事,只是蒙古大軍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讓他不敢恭維,所到之地多做屠城,燒殺搶掠三光政策,這種悍匪之軍他可不敢放之入境。

“汪帥,金朝已是朽木,內外腐敗,連年戰火,民不聊生,潰大廈只在一瞬,這可不是將軍落腳的梧桐木啊,當然家國之事自有上位決定,我等部將只能隨波逐流,但謀生立命卻要趁早,我朝尤盛且不說,幅員遼闊且不談,只言對降將的待遇便可看出一二。不瞞汪帥末將也是降員,與汪帥同出一朝,但如今仍是蒙古上將,統領雄兵征戰四方,封地日益劇增,後輩兒孫千代福恩啊。”

郭寶玉說的這些話都是由衷而發,這中間的決定因素就是蒙古打下的疆域太大了,他們沒有精力去一一管轄這些地方,大多數都會委任投降的舊地官員,而且極少過問轄地內的事情,只要有充足的賦稅以及一張掛著蒙古旗的臉面,蒙古朝都會給一個好下處,這是毋庸置疑的。

“本將不降。”

汪世顯思慮了片刻還是覺得時機未到,西涼局勢風雲變幻,現在投靠哪一方都有覆滅的可能,蒙古人雖然強悍,但想啃下這塊骨頭還需要時日,至少汪世顯現在還沒有把自己的價值拉到頂峰,買賣這樣做就虧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末將不是來勸降的,是來告訴汪帥一個絕佳的戰略時機。想憑藉這個計策換取一條通途。”郭寶玉逐漸引魚而上鉤。

“什麼機會?”

“凡戰之局皆有利弊衡量,蒙古取地為此,將軍亦是也,現如今拖雷大帥將金朝北境精銳之師壓制在中興府,而大汗又與曹友聞在西寧府打的難解難分,若我軍過境入鳳翔,必然可以牽制完顏仲德與金朝的援兵,而汪帥就成了整個戰局中的閒暇人,這是不是一個絕佳時機?”郭寶玉說的這些話都是蒙古高階將領討論數天後得到的結論,不偏不倚只談戰局。

“那又如何?本帥只要不開這個門,便可以與完顏仲德一道共同守住鳳翔一地,還能落個好名聲。”

“汪帥這就淺薄了,名聲能值幾個錢,能換幾分地?汪帥不要把目光只盯在北境啊,有時候也需要向南看,宋人在關外本來就兵寡,現如今主力被我軍牽制,所餘兵甲汪帥可以輕鬆應對,且末將還聽說宋人的鞏洮之地原本是汪帥的地盤啊。”郭寶玉慢悠悠的說道。

汪世顯忽而眼前一亮,但很快又收起了心情:“哼,宋人有的是援兵,本將這彈丸之地哪能對抗,更何況本將若是去攻打宋人,身後空虛只怕也有宵小。”

郭寶玉已經聽出汪世顯動心了,於是乘勝追擊的說道:“顧慮往往都是雙方的,將軍害怕身後受襲,我軍也害怕糧道被斷,若是雙方能做到融洽,那自然是極好的。”

郭寶玉丟擲了協議內容,汪世顯乃有躊躇。

若放在五年前汪世顯會毫不猶豫的答應,但如今曹家軍的戰力不弱,且荊襄之師隨時都可以出關,川蜀兵馬亦如是。汪世顯想到此處忽而一驚,不知道從何時起一團亂麻的宋朝邊防線被擺弄的門門清,一個不算高大的瘦弱身影以及那標誌性的八字鬍笑臉從汪世顯腦中顯現:全績全冶功,西涼最大的潑皮無賴,非人子,狗東西!

喜歡扶宋從皇帝住我家開始請大家收藏:()扶宋從皇帝住我家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