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李全領兵霸道闖潘宅,明刀亮刃直逼大堂。

“潘老刺史在何處?本將有些與他商議,讓他速速出來。”李全本就想全面接管烏程,潘甫今日給了他機會,他也不顧什麼情面。

“爾等要做甚?”

值此刻,“潘甫”從內堂走出,臉色陰沉,姿態孤傲:“你是何人?”

“大宋淮東承宣使李全。”李全趾高氣揚的回應道。

“哦,原來是李將軍,不知將軍尋老夫何事?”

“與老刺史協商一下烏程防務,今本將軍馬入城,老刺史的鄉勇便可卸下重任,這城樓防崗,街府巡邏就交於本將如何?”李全不願和潘甫多費口舌,開口就是一家獨大之姿。

“將軍未免有些不通情理的吧,將軍此來還是老夫書信所召,老夫……”

“不必多說了,老刺史居功至偉人人皆知,但畢竟年事已高,以後就在府中休養,切莫不亂走動,以免生了危險。”李全抬手打斷潘甫之言。

“你……你。”

“如何?”

潘甫眼中多有不憤,但卻不發一言。

“好,既然事情交代清楚了,那本將就告辭了。來人,潘宅周遭人員往來密集,本將擔心有不法之徒威脅老刺史的安危,自今日起,爾等就在此地長住巡邏,一定要確保老刺史的安危。”李全說話間轉身跨劍出門,左右家侍皆作瑟抖。

是夜,州府大堂。李全與楊妙真眾人對坐議事。

“將軍,潘老賊不識抬舉,不如趁早將其除之,以免日後在濟王耳旁吹些邪風。”劉慶福憤憤不平的開口。

“哎,莫要這般說,潘甫是起事元老,事未成先殺功臣,會讓別人覺得本將小氣無度,如今這般就好。”李全本來做的是大義之事,名聲首先要站住,不然天下何人跟隨:“潘甫事小,如今當務之急是急攻臨安,助濟王登臨九鼎,爾等有何良策?”

“臨安禁軍多年未經戰事只是徒有其名,只是臨安城高,不易攻破,而我等又無攻城器械,依末將之見這才是當務之急。”楊妙真能坐在此處,可不是因為她的身份,盡有她多年浴血沙場的經驗。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城池南破,但人心未必堅如鐵石,若我等能大造聲勢,臨安人心自懼,且城中不乏心向濟王者,本將倒認為沒那麼難。”李全為將多年,對大宋軍況瞭如指掌,除了幾隻邊境軍,其餘者皆是酒廊飯袋,一戰而潰,甚至不戰而潰的“精兵”有大把人在。

“那將軍之意是?”

“直入臨安府腹地,不攻臨安城,先佔周遭赤縣,造起聲勢,大事可成。”

“將軍好計策。”

李全的想法完全可行,攻心之計對如今的大宋禁軍而言十分奏效,只可惜任憑有百般計謀,也不知已身已落困網。

話轉臨安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