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二步(第1/2頁)
章節報錯
“本將憑什麼信你?就你三兩句片面之詞,誰知你到底……”李全言辭變得激烈,正是因為這種態度也就說明他動心了,他若不動心,完全可以置之一笑。
“末將有濟王的手書一份。”趙葵說起此話,心中不得不歎服全績是個有心人,他在計劃之初便同寄了一份趙竑親筆,供趙葵尋專人模仿臨摹,如今已寫成真假難辨的濟王邀帖。
“哦?”
李全接過趙葵遞來的書信,看似隨意翻閱,實則字句緊盯,確認趙竑的字跡。
“嗯,濟王有宏志,但不被朝廷所容,今真龍已定,不宜妄改。本將受命於朝,自以皇命為主,濟王之事本將可全作不知,南仲請回吧。”李全想來想去還做謹慎,不願表明心志,逐客於趙葵。
“唉,也罷,人各有志,末將便不強求承宣使了,告辭。”趙葵面相十分糾結,欲言又止,久久不願離去。
李全見狀朗聲大笑:“哈哈哈,南仲放心,本將言出必行,絕不將此事洩於外人,你且安心去吧。”
“多謝承宣使。”
趙葵長嘆了一口氣,快步離帳而去。
李全則在帳中靜立許久,又召一眾將士密議至傍晚。
是夜,內帳榻前。
“娘子,為夫決定賭上一把。”李全一邊脫著盔甲,一邊淡然的說道。
“哦?夫君想通了?”楊妙真神色為之一震。
“唉,打殺多年為夫也累了,璮兒漸長,有些事為夫也看開了,左右逢源雖可保一方強軍,一地之主,但求不得長久,卻惹得各家厭惡,對後輩子孫並無進益,倒不如就如娘子所言許身一家,求個富貴權柄,子孫也不必背上反賊的罵名。”
李全本身是個十分矛盾的人物,他既期許成為稱帝的楊安兒,又想要嚮往那醉裡挑燈看劍的辛棄疾,出身疾苦,胸懷大志,世事多艱,夾縫求生,非完人,也非無心無知的痴傻之輩,這就是李全,一個普普通通的起義者。
“夫君所言極是,我等雖然殺了許國,但宋庭也知忠義軍對淮東的重要,這並不妨礙夫君真心投效,不過夫君定要記住妾身一句話,無論是趙竑或趙昀,兵不可交,軍不可散。”
楊妙真不是辛棄疾那種大公之輩,她謀安身,不求國昌,兵權握在自己手中才有話語權。
“為夫知道,不過即行此事,便要力求穩妥,為夫想先寫信通知潘甫,讓他壓後起事時間,給我等充足準備。”李全是個謹慎之人,他在萬事妥當之前,絕不會把自己的心思表露給趙葵:“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不知濟王的勝算有多大?”
“趙竑是先帝所定的儲君,這一點世人皆知,只要他登高一呼,必定有千百人相隨,且淮南強軍唯趙氏兄弟,如今這二人心向濟王,夫君與之聯合,漸東哪來的敵手?”楊妙真為李全寬心道。
“希望如此吧,成敗就此一舉了。”
同月,李全派密使至湖州,潘甫得信大喜,之前李全只是口頭上答應,而這一次給出了確切的行軍時間,以及詳盡的攻伐計劃,讓潘甫有了更大的信心,隨即潘甫停止了一切行動,讓潘丙安心訓練兵馬,以待後援。
話回全通判,自從全績第一次在濟王府討來銀錢之後,便開始大置宅院,平素召眾官吏飲酒作樂,對政事毫不關心,去衙門的次數屈指可數,且也未探望過一直稱病的湖州知州,可謂做足了貪官表象,讓潘氏兄弟把戒心放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