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九月,光化縣慈幼局的善名開始影響周邊,光化軍各地孤弱慕名而來,局院也是一擴再擴,如今已經佔據了城南六十多間房屋,比光化衙門都足足大了五倍。

光化縣主簿、慈幼局幹辦全績也是一時名聲大噪,凡水井街巷皆可聞其名,風頭蓋過了知縣邱風。

邱風雖有怨言,卻再也不敢給全績耍心機,只求分些全績嘴角流出的功績。

同月末,光化通判考核縣務政事,給邱風、全績雙雙優等,報備於京湖制置司,同傳朝廷。

十月初,制置司派人前來視查。

時見縣城南門,邱風領全績等一眾官吏早早的便在此地等候。

“全主簿,本縣今歲末便到任了,今沾了冶功之光評了優等,本縣感激不盡啊。”邱風此話早就想與全績說了,但全績這幾日事雜忙碌,他一直沒有找到機會,今日索性當著所有的吏員說出,更顯誠心。

的確,邱風連續兩年都是中下,心中已做好了貶謫的準備,但這個優等一出,他坐穩平調,甚至有可能升遷。

“明府不必客套,慈幼局非一人之功,乃一縣之功,明府自然也有支援的功績。”全績向來不是貪功之人,他會立功,也可用功,唯獨不貪功,純心二字易經腐蝕,且為公之利也需經營,一個人難成大事,必要眾者相隨。

“甚好,只要本縣在任一日,主簿儘管放心大膽為之。”邱風大氣的說道。

全績點頭不語,道不同不與為謀,只要邱風不橫生枝節,全績權當他已立了功。

半個時辰後,官道來了一馬車,轅位左為車伕,右為宋文士。

全績見了宋文士,便知此次來的上差是何人。

馬車落定,史嵩之緩緩走下車馬,邱風領眾人齊拜:“史戶曹。”

“嗯,都起來吧。”史嵩之平談開口,一視同仁:“制置使聽聞光化縣興辦慈幼局,民聲頗佳,故而派某來一查,看是惠民利朝的善舉,還是弄虛作假的惡政。”

“史戶曹,這位是光化主簿全績,慈幼局之事一直是他主理,戶曹若有疑慮,儘管問他便是。”

邱風引出全績,他心中自知二人的關係,但二人是在正式場合第一次逢面,史嵩之必須做的嚴肅,不然便有朋黨之嫌。

“光化主簿全績拜見史戶曹。”全績依禮行事。

“好,好,有禮有節,是個風采人物。”史嵩之臉不紅心不跳的誇讚一句。

全績嘴角微微一抽,心道:史兄你好歹走個過場啊,哪有見面誇見面禮的,又不是幾歲的孩童:“多謝戶曹,戶曹請。”

“嗯!”史嵩之微微點頭,看向邱風:“邱知縣,你帶著閒雜人等回縣衙吧,本官隨全主簿去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