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站在身旁(第2/2頁)
章節報錯
“五哥。”趙與莒面部微紅,全績到場讓他感到踏實,偏舟雖小,但兩人划槳,有了砥礪支柱,未嘗不能濟滄海啊!
“你是何人?”陸子約看著二人並立,恍惚之間憶起了往昔一幕。
一石亭,兩杯濁酒,兩位寄懷老者圍暖爐而坐,看那千山暮雪景,言那家國萬里事,此間左側者正是陸子約之父陸放翁,臨右者為辛公辛幼安。
“蒙學子全績拜見先生。”全績拱手向陸子約行了一禮,絲毫不顧耳旁譏笑,神情平常如一。
“你方才所言不為科舉考科舉是何意?”
陸子約對剛才趙與莒的那種孤立無援自身感受深切,這就和陸家在士林的處境一樣。
陸游一生坎坷,到老來也是拳拳愛國之心,但卻被士人抨擊為晚節不保,連就理學大家朱熹都說:陸游才學頂天,業績平平,會被當權者所利用。
朱熹一字千金,士人跟風,將陸游打上了韓侘胄奸黨的標籤,這起源只是因為韓侘胄家中新園建成,請楊萬里寫園記,楊萬里寧可辭官也不書寫,韓侘胄又將此事交給了陸游,陸游操刀寫了一篇《南園記》,成了所謂的人生汙點。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理學門人以陸放翁攀附權貴為由與陸家絕交,時時流傳些潑髒水的言論,這也讓清高自詡的陸子約有了忌憚,不敢肆意談論家國之事。
“先生,績初入學,見識淺薄,也說不出高深話語,讀書人為出仕而費苦心無可厚非,但出仕之後的作為更重要,先賢已經給出了做官的標準,無論先生所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還是學院門口所書的橫渠四句,都是這個道理吧。能不能考中科舉另當別論,但這讀書人的初衷總該有吧。
譬如陸公為韓相寫園記之事,當年的陸公已到古稀之年,說句難聽話語還有幾年可活?他為何要冒著失節的風險支援韓相北伐,也許這就是讀書人該有的樣子吧。”
全績知道外戚韓侘胄算不上一位好相公,但無論他秉著何種政治目的去北伐都是一件振奮人心之事,敗了只能說明軍事準備不足,急功貪進,不過總比那偏安糜爛之風要好些吧,至於韓侘胄黨禁理學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趙與莒聽了全績的言論,瞬時感覺左側的身影高大了許多,對全績漸生敬佩之心,潑皮改正也不失為達者,更何況他五哥在全力支援他。
“全績之言爾等以為如何?”陸子約不做評價,反問眾學子。
諸生皆不言,唯趙與莒不加遲疑開口:“乃是警世良言,只為做官而做官,非聖賢之道,非讀書人之舉。”
“哈哈哈!真是曲高和寡嗎?非也,只是爾等讀書而不識書罷了,你二人且坐,老夫今日就講講這北疆紛亂之事以及些許應對淺見,我等做個探討。”陸子約含笑看向二人,似乎這草舍中只剩下三人對坐。
陸子約自幼受家學,豈能不承陸公的愛國志向,只是見慣了濁濁世人懶得開口,今見一雙璞玉自要雕琢一二。
“多謝先生。”
喜歡扶宋從皇帝住我家開始請大家收藏:()扶宋從皇帝住我家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