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

“您是?”

顯然,有點懵,不知道怎麼打交道,跟之前目送同伴走遠的舉動完全對不上來,有些手足無措,第一個招呼的稱呼問題,似乎都有些冒犯。

不過,這對張清燭來說,是個好事。

“畫中人!”

“被趙方天封印在那一片戰場上!”

“可為什麼會在這裡生出感應?”

“桃井家?”

“哼哼……”

“你們陰陽師的這一脈,跟我們道教,還真是很有淵源啊……”

張清燭假模假樣,故意說得模糊,首先呢,是要抬高自己的身份,可是單刀直入很直白地吹噓自己怎麼怎麼厲害,這樣的方式太掉價了,別說他是假的,就是真的,在別人逆反心理的作用下,都要當先去質疑一下,不願意相信。

故而,他想出個迂迴一點的法子,用個自己的對手來襯托自己,當然,是作為一個主角身邊的配角,一個反派的角色。

在張清燭的認知中,這個世界上最牛皮哄哄的,自然當屬趙方天了,這位老兄將龍虎山都給嚇跑路了,還有比他更牛掰的?

而且,這傢伙,據說要成神了……

結果是沒成,應當沒成吧……

可是沒成功,最後沒能成神,並不能說明人家的無能,反而說明了人家是人間寂寞啊,人間已經容不下這尊大神了,人家想要上天耍耍……

而且,剛才聽這兩小女孩的談話,稱呼趙方天為皇帝……

嗯,應該說的是趙方天吧?

說的是周天朝,應該就是了!

稱呼是皇帝,看來,相當認可啊,不是個反派的形象。

於是,作為襯托他這個配角的主角,就想定了是趙方天。

以趙方天為對手,再被其封印,這個形象,是夠牛掰了!

繼而提到的桃井家跟道教的關係,這只是他隨口一扯,可也不是完全沒有關聯,也有點頭緒,來源於他對桃井純一的觀感,那傢伙,給他的感覺,就跟道士是差不多的,有點飄逸的氣質,隱隱有出塵之感。

至於,那一片戰場,指的是哪裡?

他也不知道!

這個是完全瞎編的,目的是給對方安全感,也可以為以後解釋自己眼下能力微弱而埋下一個伏筆。

而這種模糊,相信也會給對方留下足夠的想象空間。

別人暗地裡的瞎琢磨,必然是要比他此時信誓旦旦地吹噓自己要來得更有說服力。

至於旁人會不會想,他是不擔心,趙方天,不是個皇帝嗎?

哪裡會缺少征戰?

險死還生的場面,相信一定不少,肯定會有那種特別慘烈的戰事,血流成河埋屍千里的地方,所謂的“那一片戰場”,自然是指這種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