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後悔(第1/2頁)
章節報錯
《呂氏春秋》有記載“子貢贖人,子路受牛”的故事。
說的是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如果贖回在國外當奴隸的同胞就會獲得國家的獎勵和補償,子貢贖人回來卻拒絕了補償,孔子知道後對子貢說“子貢,你錯了,你領取補償和賞金不會損傷你的品行,如果你不領取,以後恐怕魯國人都不敢贖人了。”
後來子路救助了溺水者,溺水者為表感謝贈與子路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聽後十分的高興,說:“以後魯國人肯定都會用於救助溺水者。”
由此可見,古人都認為做好事收取回報是正確的,不管這個回報是名還是利。
當然林飛並不是厚古薄今,只是覺得今天的一些人對好人的道德要求太高了一些。
丘月池陷入了沉思之中。
林飛走出了門外,叫來了阿飛。
“林先生,有什麼吩咐麼?”
阿飛臉上掛滿了笑意,眼神中充滿了對林飛的敬意,這種敬意不僅僅是因為林飛的本事。
首先是阿飛等人很佩服林飛的為人,不僅樂善好施,還沒有什麼架子,其次他們跟隨林飛這幾天來獲得了不少的好處,有吳先生給的津貼,有姜家老太爺給了一百兩的銀子,而且每天施粥之後,林飛都會給他們一些吃酒的小費。
所以這些旗雲商會的人對林飛充滿了好感。
“你通知下去,明天不施粥了!”
阿飛先是一愣,隨後用力的點了點頭。
他也聽到那群災民們背地裡對林飛的議論,心裡早就不爽了,在他看來林飛做好事還被這些人謾罵,真的太冤枉了,他和其他林飛的擁躉心裡都憋了一股氣。
如今聽見林飛決定不施粥了,心裡十分的舒服。
讓你們忘恩負義?
“好的,林先生,我這就去辦!”
林飛內心有些失望,倒不是對人性失望,而是失望官府的辦事效率。
這都已經過去快十天了,官府對這些災民們都沒有一個妥善的安置,這說明這個世界的官府辦事效率極為的低下。
這樣的官府根本就沒有存在下去的必要。
翌日上午,端著碗來等粥的災民們有很多,不一會就聚集了上百人,只不過日上三竿將近午時也遲遲沒有施粥的跡象,一時間議論紛紛。
有膽大的災民上前去詢問守門的阿飛。
“這位小哥,今天怎麼不見林大善人施粥啊?”
阿飛沒想到這群人竟然還有臉來詢問,本欲發火,可他想起林飛,強忍住怒火,嘆息一聲,道:“你們有所不知,林先生昨天回來了,本來打算繼續施粥,可卻聽聞竟然有人在背地裡罵他,林先生本來是做好事的,沒想到做好事竟然也被罵,於是越想越氣,最後決定不再施粥了。”
不施粥了?
那我們怎麼辦?
這些災民們瞬間愣住了,那人接著問:“林大善人真的不施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