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曹昂歸許(第1/4頁)
章節報錯
小童聞言一挺胸脯:“我當然不姓曹啦, 我隨我家先生姓諸葛。”
“可是諸葛孔明?”司馬懿問道。
“正是。”小童仰頭。
司馬懿往外瞧了一眼, 對小童道:“你家先生……在許都挺有名的。”
畢竟諸葛亮的友人比較給力,升遷速度嗖嗖的,又時常聚在一塊懷念他。盡管諸葛亮本人挺低調,可幾乎整個許都的官員都知道諸葛亮的存在了。
諸葛亮:“……”
不, 他並不想在許都出名。
不知是不是氣場不合的緣故, 明明都是司馬徽的朋友,隱居的地方也很近,可諸葛亮和司馬懿兩個卻沒能成為友人。
事實上這兩個是政治理念不合, 三觀也不同。
不說其他,就單單討論諸葛亮和司馬懿對於士族各自的態度,這兩人沒吵起來都算脾氣好了。
不管是思想還是政治理論, 半句話都說不到一塊。
也唯有水鏡先生才能同時跟這兩個性子大相徑庭的人當友人了。
……
許都距離河內並不遠。
曹初坐在馬上,神遊天外。
她在河內郡呆了足有半個月, 卻只在剛來的時候和離開的時候才看見了河內郡守魏種。
並且魏種的做法不是故作神秘,反而是努力想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聯想到他之前的經歷,曹初倒知道他這麼做的原因。
魏種是兗州士人, 他當年舉孝廉為官還是由曹操親自推舉, 換種說法就是曹操有恩於他。
呂布當初是怎麼跟曹操打起來的?就是因為他接受了叛曹的兗州。
而兗州叛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兗州士人和曹操的矛盾。
當初兗州士人叛亂的時候,曹操正出徵在外。聽聞兗州叛亂時他還表達了對魏種的信任, 在當時甚至說出了“唯魏種且不棄孤也”這樣的話。
然而魏種毫不客氣地背叛了曹操, 把忘恩負義四個字貫徹的淋漓盡致。
這便著實令曹操惱火不已, 但後來曹操把魏種捉回來的時候卻沒有殺他, 而是因為他的才華放過了他, 並且任命魏種為河內太守。
曹營兗州士人的代表是程昱,他雖然受曹操看重,卻到底沒到心腹的程度。
可以說,就是經過這一回兗州的叛變,兗州士人在曹營徹底失勢。
司馬懿此次不肯出仕,一部分原因尚且不能知,另一部分會不會和舉薦他的郡守魏種這一層敏感身份有關?
並不是沒有可能。
一般來說,拒絕徵辟有很多是因為待價而沽,但司馬懿這樣的聰明人不可能玩這麼低階的招數。
……
結盟之後,袁譚便催促著曹操帶兵出征。
倒不是他心急,而是他這邊被袁尚打得實在是撐不住了。
可曹操雖然帶著大軍在袁譚面前晃了一圈,卻遲遲沒有出兵,反而駐紮在了一個微妙的位置。
袁譚心生疑惑。
曹操在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