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六章 吟的一手好詩(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元吉吧嗒吧嗒的將整個詩文唸了一遍,關於這個詩文,怎麼說好呢?
難度還是有一些的,好像是初二的時候語文課本的內容?當初第一眼看到這篇詩文的時候,李元吉整個人都是懵的,因為有很多字都不認識,廢了好大勁兒才背下來,並且又零零散散的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徹底鞏固下來。
“好詩!好詩!”在李元吉唸詩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圍了過來,一個個小心翼翼的,生怕弄出些什麼動靜而饒了清淨,當李元吉唸完整首詩的時候,這些人才反應過來,緊接著,更是一整片的掌聲與興奮。
而當李元吉唸完全詩的時候,翟亮整個人卻是懵逼的。
《詩經》他聽說過,可從未見過真正的全文,書院的那些先生們也很少提及這些東西,而《詩經》這東西,其實大多數都是從一些大儒那裡傳出來的,但卻很少有完整的,分為不同的派別,然後斷斷續續的,每個派別之間或許有相同的,但也有可能完全不同。
而這些大儒們為了自身的利益,也更是從未想過要與其他派別進行整合,不對,是他們想吞併其他派別,壯大自身。
所有人都是這麼個想法,其結果自然只能不了了之。
“這名字好奇怪啊?”懵逼歸懵逼,意識到自己可能逮到一條大魚的翟亮,也還是連忙趁機開口怒刷存在感。
在古代,在李元吉時代以前,知識是被那些豪門世家壟斷的,很多書生別說是沒有錢去讀書,就算是有錢去讀,也無法讀到更多的書籍。
之前很多私塾讀的,也就是先生曾經讀過的,甚至還有些是自編的,管他有用沒用,萬一真的有用,自己豈不名垂青史了?
而像《詩經》這種高大上的東西,一般人還是很難讀到的,就算是讀到了,也不會在這種場合表現出來。
用那些牛逼人物的話來說,就是自己已經這麼牛逼了,為什麼要在這些土鱉們面前炫耀?要炫耀,自然就要到跟自己一樣牛逼的人面前去炫耀。
其實也不難理解,一個億萬富翁,是不會跟一個全身上下只有一塊錢的主去比有錢,比身份的,那樣只會顯的自己沒身份,掉價。
知識是壟斷的,能夠讀到這種高階貨的主,其自身的身份也必然是整個大唐最頂端的那一類人。
於是,這會兒也就沒人敢去用之前的想法去看待李元吉了。
對於這個剛一來就很熱情的翟亮,李元吉對他的感覺還是挺不錯的,至少他看到了翟亮的為人真誠,不做作,不過度的去炫耀,於是也就開口解釋道:“這個名字其實並不算奇怪,《詩經》在內容上主要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指周代各地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為《大雅》和《小雅》,《頌》則是指周王室與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
“《風》篇包括了十五個不同地區的民歌,也被稱之為十五國風,這便是國風二字的由來,周南則是指此片具體的時代,它更重要的意義,是用來對這邊關雎進行歸檔劃分的,可以看做是一個目錄,讓人知道它出自哪裡?收錄在何處?”
李元吉這一番解釋下來,更是引起了現場熱烈的掌聲。
翟亮整個人都處於幸福的懵逼之中,沒想到自己竟然真的抱上了大腿。
而其他人則是一臉的惋惜,暗歎自己竟然錯失了一個這麼好的機會。
而最為後悔的,就是那些早就看到了,卻又覺得自身高人一等,所以想要等著先讓李元吉過來打招呼的那些人。
雖然到目前為止,李元吉的身份還沒有真正的透漏出來。
但這些重要嗎?僅僅只是他這一番話的內容,就已經證明了這數百在場的人都是辣雞。
是的,還是那句話,知識是壟斷的,讀到的內容越高階,就代表著身份越尊貴,很多大儒都讀不到《詩經》這種作品,不是沒有資格,而是找不到。
平民看身份,文人看墨水。
墨水分為兩類,一類就像李元吉這種,能夠讀到這些高階貨的,明顯的屬於權貴階級。
另一類就是那種才子型的,讀的書不一定多,也不一定高階,但做下的作品卻很厲害。
“你並非儒家人士,又為何要窺我儒家經典?……”
喜歡唐朝最佳閒王請大家收藏:()唐朝最佳閒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