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四章 你知道朕最後悔的事是什麼嗎?(第1/2頁)
章節報錯
侯君集的事情暫且告一段落了,在民間並沒有能夠引起什麼太大的反應。
倒是在軍中引起了一陣不小的轟動,侯君集畢竟在軍中也有著不小的影響力,特別是他之前帶過的那些部隊。
雖說軍規風氣被帶壞了,但對於將士們個人來說,誰又不想多撈點好處呢?跟著侯君集,他們什麼都可以得到,而現在,得到的基本是死數目,以及那並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得到了戰功獎勵。
當然了,轟動也就那麼一小會兒的功夫,因為在戰後,所有的部隊都組織了軍規條例的學習。
所以,即便是心中不爽,他們也不敢有任何的表露,更不要說其他的什麼了。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的過著,激動而又無聊。
是的,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就是激動。
朝廷的政策好了,商業氣息濃重了,能賺錢的地方多了,手裡面也有了錢,加上這幾年來風調雨順,先是糧價暴跌,然後是各家糧倉爆滿,現在再也不用擔心吃不飽之類的,甚至不少人都在發愁,這每天到底要吃多少才能騰出位置讓來年的新糧入倉。
而糧食爆倉的主要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土地的利用率被大大的提升了。
以往因為要考慮到土地肥力的問題,所以一年只種一季,除了那些上等的肥田以外,其他的土地大多數都只能種一休一,不然的話,來年地裡的收成就會教你什麼叫做不能一味的索取,而要懂得捨得。
但是現在,這個問題得到了極大的轉變,土地一年可以種兩季,冬小麥在秋季種下,然後等來年入夏的時候收穫,之後在種下大豆,在入秋的時候收穫。
種大豆的好處在於,可以人吃,也可以喂牲畜,還可以改善土質。
是的,就是這樣,雖說如今的土地依舊要種一休一,但問題在於,休耕的時候,不像以前那樣荒著不種,現在休耕的時候也會種上大豆,然後等第三年在種冬小麥。
而對於李元吉來說,無聊是因為該做的基本上都做了,剩下的只是穩步的去發展。
到如今,整個大唐的整體規劃已經做出來了,需要他去操心的地方,其實也並不多了。
各方面的情況都在好轉,內部錚錚向榮,外部沒有什麼太大的威脅,甚至可以說毫無威脅,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李元吉唯一能做的,也就是無聊。
當然,這種環境其實也是寄生腐敗的一個溫床,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話,極易在這個時候發生腐敗。
而一旦皇帝有了這種思想,那接下來可就危險了。
……
馬車上,車內的爐子散發出陣陣的熱氣,裝了半壺水的熱水壺正呼呼的冒著熱氣。
馬車搖搖晃晃的,即便是這個世界上最高階的馬車,可現在卻依舊讓人有些難受。
一路上走走停停,透過車窗看著外面的景色,其實沒什麼景色可言,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至於匆忙的人群,人倒是挺多的,只可惜他們只能大老遠的看著。
在長安閒來無事,李元吉決定到洛州去轉一圈。
不管怎麼說,洛陽在唐代也是東都,雖然現在還沒有確定其東都的位置,但有一點無法質疑,無論是隋朝還是唐朝確定洛州東都地位之前,兩個朝代對於洛州的重視程度都很高。
“哎,朕沒想到,這幾年沒有出來了,如今的大唐已是大變了模樣,真不知道到了洛州以後,朕還能不能認出來那是洛州。”同行的李淵開啟車窗,一股子冷空氣嗖嗖的竄了進來,使整個車廂內的溫度驟然下降了好幾度,不過李淵卻並不在意,而是望著大唐江山感嘆道。
“父皇多慮了,洛州雖然也有變化,但整體的變化卻不大。這些年來朝廷雖說有了點錢,可這些錢大多數都被用在了軟實力的改造上面,至少在外觀上,投入的並不多。”李元吉何嘗不是一番感慨?
身為皇帝,這些都是自己的傑作,可自己卻從未踏上過修建以後的這裡,卻從未親自體驗過,自己花費巨大代價和精力才造好的這條管道,走在上面到底是什麼感覺?
水泥管道雖然平整,但那也只是相對的。
如果下過雨之後,就會發現,這條官道上其實也有很多小小的水坑,只不過這些水坑並不深,也並不影響透過。
不是工匠們不用心,而是現在的實力就這樣,畢竟全部依靠人力來完成的道路,不可能跟機器壓出來的那樣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