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於李元吉的命令,大臣們也不敢忤逆,監國而已,畢竟皇帝還在,又不是什麼都不管了,出不了什麼大簍子。

至於龍椅,除了皇帝以外,就算是太子,就算是擁有了臨時皇帝權力的李承光,在登基之前,也沒有資格去坐上去。

哪怕以後的朝會李元吉不露面,哪怕以後的朝會都將由李承光來負責,他的位置,也只能是現在李元吉為他安排的那裡,那個龍椅即便是空著,他也不能去動心思。

太子監國,李元吉當然不會完全的把心放進肚子裡,畢竟這不是小事,畢竟太子還太年輕。

其實早在之前擬定這條命令的時候,李元吉就與大臣們透過氣了,太子監國這條命令要擁護,但如果太子做出的決定無法讓他們信服,他們可以拿著奏摺來找自己。

李元吉已經決定了從臺前撤退到幕後,將這個舞臺讓給李承光,在他羽翼未豐的時候,自己心甘情願的去為他保駕護航。

沒有人知道李元吉為什麼要這麼做,也沒有人知道太子監國的期限到底是多久?

按照正常的情況,只有皇帝出巡的時候,才會讓太子監國,這個期限也就是皇帝離開,到皇帝歸來這段時間。

而另一個情況則是皇帝病重,無法批閱政務的時候,才會任命太子監國,直到皇帝駕崩,然後太子登基,成為名正言順的皇帝,繼續行駛這些權利。

第三種則是李元吉現在操作的這一種,皇帝為了測試一下太子的能力而任命的太子監國,不過這個案例出現的並不多,很多皇帝都是透過私下裡將奏摺交給太子去處理,然後去觀察太子的能力。

而這種私下裡的觀察,李元吉已經觀察了十多年了,他覺得已經沒有必要了,於是就有了這一幕。

神元十七年,李承光以太子的身份,第一次完整的登上了大唐的舞臺,開始在群臣的輔佐下處理政務。

好在早前很多年的時候,李元吉就提出,並且建立了內閣制度,很多事情內閣大臣都會處理掉,現在的皇帝需要親自去處理的政務,其實並不多,這也讓李承光可以更加從容的去處理這些政務。

開始的時候有些緊張,因為是第一次,因為李元吉已經鑽進了後宮,整日裡陪著皇后,陪著其他的嬪妃,徹底不問朝政,如果李承光不去後宮,甚至都見不到李元吉一面。

而李承光也很好的繼承了孝道,每天早晚,必去後宮兩次請安。

這一年,李承光沒有任何的個人作為,一切的一切,都是按照之前李元吉做好的規劃在走的,李承光成為了李元吉的堅實擁護著,一絲不苟的去完成著先前制定的計劃。

而這一年,李承光也從生疏,到逐漸慢慢的適應了這種生活,處理政務時的謹慎,也慢慢的變成了遊刃有餘,能夠難倒他的問題,也並不多了。

到了下半年的時候,李承光開始將自己的思路也給新增了進去,不過這是明年的計劃,在不改動當前五年計劃的同時,增加一些自己的想法元素。

當然,監國雖說擁有了皇帝的權力,但卻並非皇帝,這種國策性質的事情,李承光還是會去問一問李元吉的。

但李元吉卻搖了搖頭,甚至沒有開啟那份計劃,重新將皮球推給了李承光。

喜歡唐朝最佳閒王請大家收藏:()唐朝最佳閒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