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六章 一網打盡(第2/2頁)
章節報錯
“很有可能是這樣,而於青之所以這麼做,無非就是想告訴我們,能交代的,他都交代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不要再去追查他了,反正就算我們不死心,也依舊抓不到他的把柄。現在我唯一想不明白的是,那個王敬又是怎麼回事?他跟於青又是什麼關係?這種事情,偷偷的把信塞過來不是更好嗎?又為何非要給我們留下一個這麼明顯的線索?”馬五依舊疑惑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過這並不影響接下來的部署。
跑了這三個人,雖然很重要,但是現在看來卻是無關大局的,他們的根基已經沒有了,而且經過這件事情,他們想必也不會再做這種事情了。
前提是官府放棄了對他們的追查,至於他們的家人,這個只是看看家庭成員的組成,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家中沒有老人,只有妻妾幼小,這說明了什麼?
這個家,並不是他們真正的家,只不過這個家裡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們到底牽扯進了一件什麼樣的案子裡。
當然,這麼說或許有些不對。
準確的說,這個家應該是他們的第二個家,妻妾孩子都是真的,都是他們的,但這卻不是他們唯一的家,不是他們的原配,而是用在表面的,所以他們才會這麼快的撤離,而不去理會家中的這些婦孺幼小。
很喪心病狂,但是卻又很正常,這種事情別說是他們,暗衛也能做的出來。
所以馬五並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只能說,這些人的命不好。
果不其然,劉蘇兩人的家屬至今都不知道自己被抓到底是什麼原因?
但律法是殘酷的,雖然現在已經廢除了很多嚴酷的律法,但是在謀逆罪這一方面,依舊是照搬了之前的條款。
甚至很多年都沒有過改動了,而且百姓也並不覺得這一律法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當然,不覺得不妥,是因為這事沒有落在他們身上,特別是像現在這種情況,劉蘇兩家人就覺得他們很冤枉,因為他們真的什麼也沒幹,什麼也不知道。
但是謀逆罪,並不是管你乾沒乾的。
唐律規定,犯罪者,家屬應包庇,幫其隱瞞罪證,案發無罪,謀逆案除外。
也就是說,只要不是謀逆罪,其他的殺人也好,放火也好,家屬知道了,就要包庇他,就算不幫忙消除罪證,也不能去舉報,舉報的話是要受罰的。
而謀逆罪的話,不舉報是要受罰的。
而謀逆罪的處罰,就是誅族。
所以說,在這個時候無論他們是知情的還是不知情的,在這一刻,他們就是有罪的,沒有什麼可辯的。
就算是皇帝大赦天下,這個類別的人也不會被赦免。
看似殘酷,看似不講人情,其實也就是對天下的一種威懾。
在謀反之前,你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家人,你是否做好了讓全族陪你一起去死的心理準備?
這在很大程度上制止了一些謀逆案的發生,當然,威懾力更大的是對於普通百姓而言。
歷史上真正的農民起義的又有多少?哪些又不是被逼無奈之後才選擇的起義?
真正的造反大派,還是那些官僚集團,他們有權,也相對容易得到兵權,造反的成功率也比較高,所以他們做了。
“哎,一個個被假象迷惑了雙眼的人,為了那些所謂的利益,就可以至家人於不顧。”馬六嘆了口氣。
這個事他沒什麼想說的,也沒什麼好說的。
雖說有時候他們做的事情都差不多,但兩者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一個是為了根本不可能成功的私利,一個是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為了百姓可以更安穩的生活。
對方做的那叫作死,他們做的,那叫奉獻。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立場,結果自然不同,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成為英雄,有人會成為狗熊的原因。
“沒辦法,命就到這裡了,誰也怪不得。”馬五同樣感慨了句,但也只是在私下裡這麼感慨一下,於情於理,於公於私,他都不會去幹預這件事情,也不會去替他們說任何的好話。
冤枉的人,這世上還有一大堆,還有更多值得他去開口求情的人,他們是冤枉的,是不知情的,難道那些為了國家而奉獻的人,他們就是應該的嗎?
事情的概述,隨著天色的轉亮,也逐漸的傳到了李元吉那裡。
而對於這份概述,李元吉也只是簡單的看了下,並沒有去深究。
喜歡唐朝最佳閒王請大家收藏:()唐朝最佳閒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