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三章 混亂的朝鮮半島(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以前則是隻要有糧食,部隊就可以一直打下去。
“看來計劃要改變了!”按照當下的計劃,李道彥有信心打贏這場區域性戰爭,但是卻打不贏這場戰役。
原因就是他剛才在心中分析的那些,兵力不夠,沒有精力去太過分散,除非可以保證他們的彈藥不受任何的影響。
在解決彈藥問題之前,還是謹慎一些比較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是的,我已經向陛下送去了最新的情況,並且附上了我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王玄策點了點頭,接著說道。
“說說你的看法?”
“第一步,需要改變當下的策略,以練兵為主沒有問題,但是每個軍待在這裡的時間,至少要兩個月,不然的話,起不到太大的效果。
其次,要至少有三個軍同時投入戰鬥,以唐恩浦口為中心,一個軍由此南下進攻新羅,一個軍北上進攻高句麗,另外一個軍,則從這裡開始向北突進,兩面夾擊,如果順利的話,兩個月內,足以滅掉新羅,爾後看北邊的情況,順利的話,會在這邊戰鬥結束後兩個月內解決戰鬥,不順利的話,時間或許會更久一些。”王玄策找出一張地圖,地圖並不詳細,只有一些大概的情況,指著一處繼續說:
“如果陛下同意,我會抽調一個旅的陸戰隊將士從這裡進行登陸作戰,為後續的部隊開闢一個安全的登陸場,確保有足夠的時間給他們進行適應。”
適應什麼?
當然是適應他們的暈船,讓他們從船上下來以後,能夠有至少一天的時間去恢復。
不然的話就像現在的第七軍這樣,登陸就直接作戰?那是不可能的,一個個暈乎乎的,正常的行軍都讓人不放心,又怎麼拿出去作戰?
而這個方案,其實思路跟之前那個沒什麼太多的區別。
只是根據實際的情況,對某些方面進行了一些微調。
至於練兵……
呵呵……
王玄策也就只剩下了這兩個字。
“高句麗與新羅軍隊的素質如何?”李道彥似乎是知道了王玄策心中想的一樣,緊接著問道。
“沒什麼太過高明的戰術,只要我方可以保持火力的密集性,完全可以站成一排平推過去。唯獨需要注意的是新羅人,他們打仗的時候要比高句麗人更聰明一些,但也僅僅只是如此,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他們這點聰明是完全不夠用的。”王玄策輕視的說著。
不是他想輕視,也不是他不想重視,而是現實的情況就是這樣。
一個擁有步槍和火炮的現代化部隊,去跟一個依靠大刀長槍弓箭的部隊去作戰,結果會怎樣?這還用去多說嗎?
就算對方足夠聰明,可自己這邊也不是笨蛋啊,自己很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裡,弱勢又在哪裡,幾乎要不了一盞茶的功夫,就可以將對方的優勢給打回去。
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在吹牛,王玄策繼續說道:“對方有時候會悄悄的摸上來與我們近戰,這是他們唯一致勝的方法。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前排的戰士暫時與他們拼刺刀,然後每個班空出兩個人來不斷的朝著前方扔手雷,炸出一片無人區來,確保後面的敵人無法及時的跟進,然後這些混進來的敵人很快就會被消滅,而手雷炸出的無人區,就是我們的優勢,利用步槍可以很快的拉開距離,然後就是單方面的屠殺,先進的戰略戰術在這裡起到的作用並不大,這裡的戰鬥通常會很簡單。”
這下李道彥有些無語了,因為他發現王玄策說的很對。
事實上在演練中,他們也進行過這方面的測試,結果都是擁有步槍的一方,完全可以輕鬆的碾壓使用冷兵器的一方。
而原因也很簡單,如果使用以前的火槍,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但是使用了彈裝步槍,極大的提高了射擊速度,做到這一點就很輕鬆,甚至一個連的部隊,就可以壓制住一千人的圍攻,甚至是更多。
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無論是高句麗也好,新羅也好,他們的裝備情況很差。
差到他們手中的長刀,砍到步槍上面就會被蹦出一道口子,差到他們有很多長槍,甚至是沒有鐵槍頭的,都是木頭削尖的,還有弓箭,很多也是沒有鐵箭頭的,用的是最古老的辦法,一根合適大小的木棍,將箭頭碳化,然後磨一下就可以了。
好處是方便,多的是,隨時都可以製造,壞處是射擊距離不夠,且殺傷力不足。
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僅僅只是因為這裡原材料不足,他們沒有足夠的鐵去生產這麼多的裝備,而且在這個地方,在此之前,也並不需要太多的武器裝備。
喜歡唐朝最佳閒王請大家收藏:()唐朝最佳閒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