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九章 垃圾與希望(第1/3頁)
章節報錯
堵不如疏。
一個優秀的君王,一個成熟的國家,一個強盛的民族,沒人會去想著如何管人口舌。
如果將兩者相比一下的話,李元吉反倒是覺得古代在這一方面做的比較好一些。
暫且不提兩個不同時代的一些具體的差別,單單就是治國思想方面,就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特別是在唐代,在現在。
不管在此之前,這個官僚階級是多麼的‘腐敗、自閉’,但是有一點是無需去懷疑的。
這個時代的官員,大多數都是潔身自好的,他們更希望可以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動來帶動其他人,而不是那種說一套做一套的人。
別的不說,至少在這方面,李元吉還是覺得自己應該好好感謝一下李淵和李世民的。
整頓也好,排除異己也好,官場上這個最基本的作風並沒有丟掉。
而身為皇帝,在這個時候你可以直接去質疑一個官員的能力,但你絕對不能輕易的去質疑他的廉潔。
因為他們是接受不了這種質疑的,如果真的被皇帝指出了這方面,那麼大臣們會怎麼做呢?
自盡以示清白。
在儒家思想的指導下,很多方面看似是一種對民族的束縛,對思想的佘毒。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凡事過之而不及,之所以出現這樣一種感覺,完全是因為儒家一家獨大所造成的結果。
儒家在思想控制,思想引導這一方面還是比較有優勢的,官員們為什麼會潔身自好?為什麼甘願吃苦受累,也不願動動手指去大富大貴?
從根本上講,還是因為儒家的思想在腦海裡束縛著他們,讓他們不能那樣做。
在治理民間的方面,多以愚民政策為主,不是說什麼事情都是去忽悠的,而是相對應的,讓他們儘可能的少了解知識,讓他們處於尚未啟蒙的階段。
沒有啟蒙,思想就不會如同文人那般靈活,想法也不會那麼多,那麼管理起來自然就沒什麼大的問題了。
有人謀反,這是大事,但又不是什麼大事。
現在的李元吉,對於自己的統治有著絕對的信心,不是說有人站出來就可以成功的。
就跟步槍一樣,很厲害,也很危險,但是你把它丟到水裡去開槍,縱是可以將子彈發射出去,他的射程,它的威力也會數百倍的減小。
還是那句話,現在的大唐,根本沒有造反派的生存空間。
這片土地,暫時不適合養育這種人。
長孫無忌也好,其他的什麼人也好,都不能給李元吉帶來真正的威脅,而最能威脅自己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自己。
馬五馬六不動聲色的動用了特權,將剛剛返回家中的王敬悄悄的抓了起來,然後直接帶進暗衛的審訊場所。
而李元吉這邊,對於這件事情似乎並不怎麼上心。
此時此刻,大臣們紛紛坐在下方,手中拿著一卷長長的文章在看著,時不時的皺一下眉,偶爾的也會露出一副興奮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