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和禮部官員對於整件事情的秩序安排的很好,很到位,在城外的時候就已經列好了佇列。

士兵們抱著牌位,可以直接進入,然後擺放到位,再從另一側離開。

整個過程如同行雲流水一般的暢通,看似慢,實際上速度還是挺快的。

可即便如此,當所有的靈位擺放完的時候,天色也已經暗了下來,近四萬個靈位的安放,這不是一件小數目。

而這,這些年來戰死的人數,遠遠不止這四萬。

靈位佔不了多大的地方,特別是在特製的架子上擺著的時候。

近四萬靈位,甚至還沒有佔滿整座大殿的一半大小。

這座大殿,本來只是為了給那些戰死的將士一個交代的,同樣也給那些還活著的人一個交代。

只是沒有想到,事情竟然會發展到現在這種地步。

交代是交代了,可是其中還必須要摻雜一絲別的東西。

不錯,李元吉就是要在今天,要在這裡搞事情。

在禮部官員的帶領下,李元吉先是在大殿外上了三柱巨大的香,然後又到各個區域內挨個上了一圈小香。

別的暫且不說,皇帝能夠做出這番姿態,就足以感動天地的了。

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

這樣只能是刷一些聲望,讓自己在民間,在軍中的地位更高一些,更受人崇拜,尊敬一些。

對於目前的問題而言,這樣做並沒有任何的幫助。

上完香,便是皇帝講話的時候了,這種場合,無非就是緬懷一下死者,激勵一下還活著的人。

但,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

“朕自繼位以來,大興各種改革,工業改革,商業改革,經濟改革,制度改革,這些改革,朕無不以社稷為重,以民為先。

大唐能有今日之面貌,功不在於朕,在於你們這些為國捐軀的將士們,在於這些日夜奮鬥在崗位上的官員們,科學家們,商人們,乃至普通百姓。

你們甘願舍小家,為大家,為此而做出的犧牲,今日來看,是值的的,正是有了你們的犧牲,大唐才得以能夠擁有如此寶貴的發展時間,得以自我壯大,恢復往日的輝煌,朝著盛世越來越近。

沒有人可以剝奪屬於你們的功勞,屬於你們的榮耀,今日,朕將諸君請入忠君宮,願君與朕,與天下蒼生,共同看著大唐一步步的走向強大,今日往後,每逢正旦清明,朕及子孫後代必將年年親至,為諸君上一炷香,暢談幾句江山社稷。”

李元吉的話聲音不大,但也不小,圍在前面的,有朝中大臣,有軍中代表,也有陣亡將士家屬。

這段話停在不同人的耳中,感觸自然也就不一樣。

不過總體而言,這段話給人帶來的,還是震驚,無窮無盡的震驚。

從此往後,每年正旦祭拜天地之後,就要多增加一個流程了,給皇帝,給大唐以後的皇帝,增加一項流程,這不是一件小事。

更何況還是在祭拜天地以後,這豈不是形同與認可了他們這些陣亡的將士,與天地同在?

無形之中,李元吉便將這些將士的地位提高了無數倍。

人走茶涼,人死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