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鐵路運輸管理局的途中,房玄齡越想越覺得這事好像有些欠妥。

走到半路,房玄齡不得不停下腳步,認認真真的思考了下,當即決定轉身返回。

李承光遇刺此事雖大,但這天下間還有比這更大的事情。

“陛下,此次行動,臣建議暫時對外宣稱軍事演練,以免令百姓產生驚慌。”天之大,百姓才是大唐的根本,房玄齡正是想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半途返回。

直接將真正的原因宣佈出去,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是卻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現在的大唐,正是飛速發展的大好時機,這麼一件反向事件,雖說未必會有太大的影響,但終歸是會有些影響的。

凡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而皇子被刺殺,這事現在傳出去也會產生影響的。

“臣建議,等此事徹查清楚以後,再決定是否對外公佈。”房玄齡繼續說著。

至於這件事情會不會公佈,要看最終的結果如何?

如果是因為以前的仇人,或者某些無關緊要的人發起的刺殺行動,那麼公佈出去也無妨。

當下房玄齡最擔心的,是幕後主使會跟皇室扯上關係。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事只能暗中去處理,根本不敢公佈出去。

不然的話,不僅會對皇室的聲望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還會讓百姓喪失部分信心。

為何?玄武門才過去多久?現在竟然又一次發生了這種事情,如果每次都要如此大動干戈鬧一番的話,這個天下還能被稱之為安穩嗎?

一旦人心惶惶,即便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也未必能挽救這糟糕的局勢。

李元吉為何能成功?實力只是一個方面,很重要,但卻不是全部。

李元吉之所以能夠在即位之初便迅速的穩定朝政,穩定天下,最重要的,還是因為李世民先前的所作所為。

一件玄武門,讓李世民在民間的形象徹底的丟掉了,可以直白的說,民間對於李世民,最貼切的說法,就是面尊而心無敬。

朝中的官員有不少是李世民的人,但更多的,還是太子和李淵的人,這些人對於李世民可是極為反感的。

精簡朝廷,難道真的在是因為國庫無法支撐如此龐大而又臃腫的行政機構了嗎?

當然不是,之前大唐的日子並不比現在好,李淵不照樣把這個皇帝當的好好的?李世民的本意,是用這個名義,光明正大的,不用背黑鍋的將那些反對的,新遊不敬的官員給踢出去,以便達到穩定朝局的目的。

但是很可惜,李世民的準備,最終為李元吉做了一鍋好飯,精簡是精簡了,但踢出去的,很大一部分換成了李世民的人。

“那便以軍事演習為理由公佈出去吧!”李元吉點了點頭。

房玄齡的話,他聽懂了意思,片刻間的功夫,在腦子裡迅速的過了一遍。

他說的有理,而一個快速發展的國家,最怕的就是各種意外去打斷。

現在的大唐,可以說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節奏,李元吉也不確定這件事情被公佈出去之後,是否會打斷這種節奏,又是否會給民間帶來更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