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二章 被嚇懵的大臣們(第2/2頁)
章節報錯
然後就直接被放在了一個模樣奇怪的臺子上,這個臺子類似於打鐵的臺子,但上方卻有一個鐵塊,這使得他們無法用錘子去敲打。
“現在正在演示的,是鍛造一把軍隊所使用的橫刀。”科學院的官員早就接到了通知,所以這個時候也就沒有多說,只是簡單的介紹了下現在要乾的事情。
話音剛落,結果鐵塊上方的大鐵塊便重重的落了下來,手持大鐵夾子的工匠則熟練的來回擺動著,不大會的功夫,當映紅的顏色消失之後,原本的鐵塊已經成為了長條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雖然這個長條有些短,也有些厚,但這個效率還是極大的震驚了所有人。
兩個熟練的工匠,不停的工作,少說也得半天的時間才能將一塊鐵敲打成這個模樣,而一把橫刀從鐵塊,變成真正的橫刀,需要用時多久?
答案是十天左右,這中間需要經過數萬次的鍛打,加上無數次的磨刃,這些都是費時費力的工序。
不過還未等他們完全從震驚中驚醒過來,工匠便換了個鐵塊,然後將兩者對比了下,兩者長度基本相同,同樣是鍛打了一次的半成品,唯一不同的是,一個需要重新加溫,一個可以直接鍛打。
因為是演示,大臣們並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等著加溫,所以就採取了這種模式來鍛造。
在熟練工將的操縱下,前後一共五次的加溫過程,用了大約一盞茶的功夫,一把橫刀的雛形已經出現了。
緊接著,這把已經凸顯了雛形的橫刀,換了一把已經初步矯正過的橫刀,然後被交給了另一位工匠,對此的解釋是,矯正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卻會浪費一定的時間,所以演示中這一步就給省去了。
而這位工匠只是利用工具在上面花了條線,然後便放在一個臺子上,將其下部固定起來,然後除錯了下位置。
再然後,被改造成圓筒狀的磨刀石就旋轉了起來,巨大的噪音隨之而來,取而代之的,是肉眼可見的速度,刀刃正在迅速的形成。
大約半個時辰的功夫,轟鳴聲終於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把鋒利的橫刀,在軍士的操縱下,可輕易的砍斷一根手臂粗的木棍。
再往後就是淬火之類的工序,而這個已經沒必要繼續看下去了,況且這裡也並沒有準備這個掩飾,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鍛刀最大的麻煩就在於雛形的鍛造以及接下來的磨刃,其他的都只能算是小問題,可以批次進行的,餘下的所有工序加起來,也用不了半天的時間。
可是在這裡,他們卻看到了這輩子都難以置信的畫面,一把橫刀從無到有,竟然只需要半天的時間就能完工?
“好刀!”把玩著手中這把並沒有真正完成的橫刀,程知節不禁大呼了一聲。
隨後,這把刀被傳閱給其他大臣們觀看,他們都有玩刀的經驗,所以也都能看出一把刀到底是不是好刀。
人工鍛造的刀具,必然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磨刃的時候,有些地方用的力氣小了,或者少磨了幾下,刀刃就會出現一些微微的不平整,雖然這並不影響使用,制式的裝備也沒那麼多的苛刻要求,但這的確是個問題。
可眼前的這把刀卻沒有這個問題,整個刀刃兩側平整如線,鋒利程度更是不用多說。
最重要的是,效率。
如果說一把刀就讓他們大開眼界的話,那麼後面的演示,卻是徹底的征服了這些高傲的大臣們。
一小鍋鋼水被倒入磨具,然後透過滾動的鐵軸自動向前運轉著,接著精準的進入機器內,等到再出來的時候,一段鋼筋的雛形就已經出現了。
跟之前一樣的方式,來回幾次的拉伸之後,一段圓鋼筋就已經成型了。
不過這還不是最終的結局,再次經過回火,整體被套在磨具上,然後直接的衝壓,等到再出現在眾人眼前的時候,一根圓鋼筋就成了螺紋鋼。
方法可能有些老套,但是在經過最後的回火淬火處理之後,它的質量是不存在太大的問題的。
反正現在又不建那些幾十層上百層的高樓大廈,這種質量的已經算是最好的了。
而在此之前,鋼筋靠的是人力拉伸出來的,是的,純人力,遠比打鐵鍛造還要費時費力,且產量也很是個問題。
但是現在,全程只有幾個操縱機器的人,以及在一旁等著搬運的人以外,並沒有見到那些大堆等著拉伸的苦力們。
而無論是質量還是效率,便說是超越了人力一百倍,那也是毫不誇張的。
“高到嚇人的產量,省時,省力,省心,就好比火車,只要確定了故障的原因,所需要做的,只是更換一個同樣的部件,然後它就可以繼續開動起來,統一的標準,讓任何一個部件,都可以用在任何一臺機器上的同一部位,知道什麼是工業化了嗎?這就是工業化,一臺蒸汽機,帶來的不只是火車,而是整個社會的進步……”
喜歡唐朝最佳閒王請大家收藏:()唐朝最佳閒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