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二章 辭呈(第2/2頁)
章節報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臣參見陛下……”張公瑾很快便來到了大殿,朝著李元吉稽首作禮。
李元吉微微皺著眉頭,比起上一次的相見,張公瑾的體型消瘦了不少,而且身上也有種怪怪的感覺,而且臉色也並不怎麼好。
“卿為何要遞交這份辭呈?可是覺得朕愧對於卿?”李元吉當即問道。
“能在陛下治下為官,此乃臣此生最大的幸事,只是臣覺得身體欠恙,故想辭官回鄉靜養。”李元吉的話張公瑾已經明白了,他壓根就沒看自己的辭呈,而這幅態度不論是裝出來的,還是真心實意的,至少表面上自己是挑不出任何毛病的。
同樣的,這也證明了他們的猜測,皇帝的心機越來越深了,這是件好事,但也是一件壞事,誰也無法去評判這件事情的對與錯。
辭官是肯定要辭官的,具體的原因張公瑾自己心裡最清楚,但他還是想再為其他老兄弟們做最後一件事,透過這件事情,讓他們去做下最後的決定。
身體欠恙?
李元吉忽然明白了自己之前覺得張公瑾身體上那種怪怪的感覺是什麼東西了。
“詔御醫!”李元吉直接吩咐道。
這次可不是裝的,張公瑾的能力是沒有問題的,擔任代州都督的時候就將代州治理的井井有條,到了襄州也更是讓襄州的狀況好了一大截,而且在工業化方面,也更是大唐發現的最好的州府之一,加上那邊河流密集,張公瑾還因地制宜的制定了一套襄州的發展策略,連馬周都要經常去翻看那份策略,借鑑其的發展經驗。
而這次的換屆,李元吉已經決定了要將張公瑾調回長安的。
而這次的回朝述職,其實就是溝通一下的,同時對襄州的事情做好安排,在換屆之前,儘可能的要讓下一任可以完勝都督這個職位,確保在張公瑾離開之後,襄州的事情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至於另外一人,李元吉則是在段綸與鎮州都督獨孤彥雲二人之間猶豫不決。
歷史上時任幽州都督的獨孤彥雲死於與突厥的對峙之中,但因為李元吉率兵滅了突厥,所以歷史上的對峙也就不存在了,獨孤彥雲也因此活了下來。
而在後來,在馬週迴朝後的第二年,將獨孤彥雲調任鎮州都督。
可以說,在李元吉的計劃中,這三個人是未來五年的重要人物之一,而現在內閣成員中會有一些人退出,但這個人數不多,兩三個人即可,而在下一次,或者下下一次的換屆中,這批人才會完全退下去。
而那個時候,經過了十年十五年的培養,新生代的力量也就勉強可以接上來了,斷層的問題自然也就不用擔心了。
但是現在,意外情況卻出現了,而這也意味著,他的計劃將會徹底的被打亂,由不得他不緊張。
側殿就有兩名當值的御醫正在靜候著,聽到李元吉的召喚之後,便立即衝了過來,得到了允許,兩人便找了張椅子讓張公瑾坐下,仔仔細細的為期號脈診斷,望聞問三個步驟進行的很詳細,很徹底。
要知道,張公瑾現如今才剛剛四十三歲,年輕的不像樣。
當然,歷史上張公瑾早在三十九歲的時候便英年早逝了,這一點李元吉卻並不知道,歷史可以改變,難道人的壽命也能改變嗎?
答案是,是的,可以改變,但只能改變其中的一部分。
診斷並不難,兩個御醫又低聲的商議了下各自的看法,很快便給出了統一的答案。
“陛下,張都督症狀與翼國公有些相似,而五臟六腑也很虛弱,當是久積成癆!”
“與翼國公比較相似?五臟六腑很虛弱?”李元吉眉頭緊皺,低聲的嘟囔著,腦中卻在快速的換算著,將御醫的話換算成後世的用詞。
秦瓊是因為打仗的時候受傷過多,也就是失血過多,沒有得到充分的休養就繼續上戰場,然後一直重複著,所以落下了病根,當不再打仗的時候,年紀大了些以後,這病也就出來了。
張公瑾同樣是戰將出身,受傷這事也同樣是家常便飯,也就是說,失血過多之後,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沒有等體內丟掉的血液補充上來就上了戰場,而戰後又奔走各地,操勞軍政兩務,所以久積成癆。
五臟六腑的虛弱,也就是說各個器官的效能已經大不如前,這可不是個好徵兆。
“能治嗎?”李元吉看向御醫。
而兩個御醫卻搖了搖頭,表示道:“這種病只能靜養,透過藥物和食補的方式緩慢補充。”
這種方法也是秦瓊正在用的方法,只是效果卻並不是很明顯,當然,具體的情況因人而異,有的人這種方法不行,有的人就可以。
失血過多怎麼辦?當然是輸血啊?
‘啪~~~’李元吉猛的拍了下自己的腦袋,懊惱道:“朕怎麼沒想到呢?”
喜歡唐朝最佳閒王請大家收藏:()唐朝最佳閒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