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於當下的狀況,課賦再降一成,其實真正關心這個的人已經並不多了。

甚至,如果像去年那樣,李元吉直接提出降兩成,他們也不會有太多的意見。..

雖說朝廷在這方面的收入是減少了,可在商業方面的稅收卻增加了不少。

而這一年的時間內,也更是讓這些大臣們清晰直觀的認識到,什麼才是真正的經濟建設,需要做出什麼樣的決定,才能讓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在短時間內驟增數倍。

論經濟建設方面,房玄齡算是一個人才,但是比起馬周而言,房玄齡這個人才多少也有些遜色。

“陛下,不如來年課賦降幅再大一些,這樣會對經濟產生一定的刺激。”馬周直接提議道。

“不可,降一成尚且能夠接受,再多的話,會打亂朝廷計劃的。”馬周話音剛落,立即有人站出來反駁道。

“是這個理,均攤到個人身上,其實降一成與降兩成沒什麼區別,雖說來年放開宵禁以後,朝廷稅收會增加不少,可那些錢早就已經安排好了去處的,一旦課賦大幅減少,怕是會直接影響到各級官府的正常運轉,有些得不償失。”房玄齡也站認同反駁的意見。

降幅再大一些,會是隻降兩成嗎?

雖然還不至於讓朝廷倒貼錢財去補貼各地,但毫無疑問的是,朝廷的課賦收入方面肯定是會減少的。

地方上都是一筆死數目,一旦少於那個數量,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朝廷也不會去動地方上的那點課賦,如此,減免的這一部分,只能從應該繳納給朝廷的數額上去減少。

沒錯,朝廷是有錢了,可有錢不代表花不完,不代表可以無限制的去投入到其他的地方。

就像之前所說的那樣,每一筆錢,在還沒有收上來的時候,就已經被制定好了它的去處,若是大幅減少,只能縮減預算,然後空出一部分來填補課賦的漏洞。

“不,房相只看到了朝廷在課賦方面的損失,卻沒有看到在其他方面的收穫。”馬周心中苦笑著搖了搖頭,發現自己的思維好像有些超前了,偷偷瞄了眼李元吉,發現李元吉也正在等著自己的解釋,似是有種考驗的意思在內。

到現在,馬周總算是體會了當初李元吉對自己的那種感覺,恨鐵不成鋼吶,幹什麼事情都畏手畏腳的。

“朝廷這一系列的舉動,無論是開放宵禁也好,推廣商業也罷,亦或者是減免課賦,其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要讓百姓手裡有錢。可是怎麼樣才能讓百姓手裡有錢呢?必然是朝廷手裡要先有錢,只有朝廷有了錢,才能有更大的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修路,修橋,改善交通等等。

交通對於經濟的作用自然是不用多說了,可它的代價也很大,洛州至長安的那條水泥路的花費,諸位也都心中有數,之前是採取了一些特殊的辦法,所以才勉強修建起來的,甚至現在都還拖欠著水泥作坊不少的貨款。

這條路給大唐帶來了多少經濟好處?又為大唐帶來了多少的軍事戰略意義?這些都不是能用錢來衡量的。可是放眼大唐,難道僅僅只需要一條水泥路就能滿足了嗎?

可現在的大唐,便是集全國之力,也很難在修建第二條這樣規模的道路。

所以,我們當下最應該考慮的,是如何透過這條道路,儘快的收回成本,收回成本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沿途設定關卡,車輛經過繳納過路費,不過這種辦法比較愚蠢,且極易繞過去。

那麼我們就需要用另外一種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讓百姓手裡有錢。

只要百姓手裡有了錢,自然不可能像以前那樣掖著藏著不肯花,況且今年的物價也一直在下降,只要他們肯花錢,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買東西的百姓多了,商販的收入也就多了,商販的收入多了,朝廷收繳的稅費也就多了,而且不要忘了,比起單一的課賦而言,商業稅其實在很多地方都存在著重複收稅的。

而且我算了下,只要大唐百姓每人每年能花費一百錢,朝廷增加的收入,便可以抵得上整年的課賦。”馬周顯然進行過詳細的準備,連稅收這一塊也都給算計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