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五章 人人避之(第2/2頁)
章節報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原本何新已經做好了告老還鄉的準備,可一想自己才不過剛剛四十歲,還很年輕,就這麼回去的話,豈不面上無光?
正在猶豫著到底要不要辭官,何新卻是接到了朝廷的這封詔令。
吐蕃,距離雋州不遠,往西走個幾十裡就是吐蕃的地界。
至於鳥不拉屎,難道雋州就有鳥在拉屎嗎?在那些人眼裡,雋州同樣是鳥不拉屎的地方。
何新像是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似的,連忙仔仔細細的看了幾遍朝廷派發的資料,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迅速的按照要求寫了一篇自己的執政思路。
當然,為了確保成功,何新還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
“不錯,這片文章有點意思!”李元吉看著手中的文章,臉上終於是露出了一絲笑容。
中書省的文書已經送下去一個月了,說實話,結果李元吉很不滿意。
響應者寥寥無幾,集滿朝之力,一天收到的報名也才不過一兩個,最多不過四個,而且個人而言,水平並不咋樣,甚至從他們的文章中,更是讀出了一絲抱怨的氣息。
很顯然,沒有人覺得吐蕃是個好地方,而選擇報名的,大多數都是在各地混不下去的。
有些是自身沒什麼能力,自覺面上無光,想要透過這種方式晉升的,有些是自詡能力很強大,但卻始終不被重視的,文章可以看出一個人,這話倒也不假。
除去路上耽誤的時間,官員們準備的時間,李元吉大約是在十天前開始接到回覆的。
原本還打算交給房玄齡去先行處理,然後選出合適的人自己在親自處置的,結果看到這些響應者,李元吉便乾脆自己來處理。
結果很明顯,截至目前為止,除了手中的這份文章以外,沒有任何一個可以打動自己的。
不,更準確的,應該是說,除了這份以外,沒有一個是能讓自己看了以後不生氣的。
甚至曾經有一度,李元吉都有些懷疑歷史上那些短命皇帝是不是被氣死的?
“去查一查這個何新!”李元吉吩咐了句。
用人不能只看一篇文章就去決定,吐蕃對於大唐的意義,並不能只從經濟方面去考慮。
況且,真要是從經濟方面考慮的話,單單那一座天然的牧場,所產出的戰馬就能夠將很多地方給比下去。
更重要的是,自古以來,吐蕃從未進入過華夏的版圖,這很重要。
那些沒本事的,好說懶做的,李元吉自然不會將如此重任交給他們,那樣跟把剛到手的吐蕃讓出去有什麼區別?
查閱背景還需要一段的時間,李元吉便將目光再一次放在了這份文章上。
雋州也是邊境,也多山,雖然跟吐蕃情況不一樣,但比起從平原地區調過去的人而言,從山區調人過去顯然更容易一些。
何新在文中闡述的一些思路,在李元吉看來雖然有些不太真實,但那僅僅只是自己一個人的感覺,以唐人的角度去考慮,似乎又有些合理。
但這份思路中卻又有些激進,李元吉也拿捏不準到底合不合適?
當然,人這個動物,自始以來就是很矛盾的。
先前李元吉很冒失的準備戰爭,發動戰爭,可現在戰爭結束了,何新提出的觀點要遠比自己當初的決定穩了不少,可這個時候他卻覺得有些激進。
不過這些好像都不是問題,何新並不知道自己的想法,他只是按照他自己的思路去寫的這份文章,這一點李元吉還是很滿意的。
“陛下,查出來了一些……”
何新的資料並不多,事實上很多外臣的資料都不多,朝廷只是保留任職檔案,除非是做出某些巨大的功績才會將其記載在檔案上,一般的官員檔案,上面只寫著什麼時候任何職,什麼時候調離至何處這些。
李元吉沒想到的是,這個何新,竟然是因為站錯了隊,結果被長孫無忌給連根拔起的,雖說提升了級別,可丟在雋州那地方,又是現在這麼個情況,如果不是這次的事情,自己很難會發現他。
“詔他入長安!”只是一個思索,李元吉便做下了決定。
喜歡唐朝最佳閒王請大家收藏:()唐朝最佳閒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