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八章 當頭一棒(第1/2頁)
章節報錯
段綸是想將洛州與長安進行一個細緻化的區分,但當下還有些拿不準主意。
一則是讓餘仁先來探探口氣,二則是自己繼續想一段時間,看到底應該如何抉擇。
長安畢竟是國都,很多資源都是洛州所不具備的,所以發展的道路也不能一併相同,段綸的想法,是讓洛州更貼近平民化一些。
對於這個想法,李元吉倒是支援的。
有錢人雖多,但平民卻更多,而平民所帶來的利潤也未必就會低。
當然,一切不能只以錢財來衡量。
國內發展的順風順水,雖然速度有些慢,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交通,通訊,就這個鳥樣,就算是想大步快走,那也是不現實的。
即便是花費了巨大代價和精力修建的鐵路通車以後,也僅僅只能輻射長安至洛州一代周邊數百里以內的範圍而已。
所以,有些時候李元吉的感覺倒是很捉急,可光是捉急卻沒辦法,這種事情只能一步步的去走,基礎建設不搞好,想要騰飛是不可能的。
當然,有人將當下的大唐稱之為盛世的徵兆。
但李元吉卻沒被這些鬼話給糊弄到,這就是盛世了嗎?
他們所謂的盛世,無非就是百姓不愁吃穿,稅賦不高,國庫內錢糧堆積如山而已。
可李元吉要的盛世,卻不只是這麼一些東西,他要的更多。
不是那個被當下稱之為盛世,而是被永遠稱之為盛世的大唐。
從一個只為了活著,到如今決心要打造一個無敵盛世的帝王,就連李元吉也說不清楚,到底是那些東西使自己發生了改變,而這一切,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所有的事情,沒有順風順水的,也不可能有永遠的順風順水。
就在李元吉覺得這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時候,卻是接到了一條戰報,猶如是冬日裡潑了盆冷水下來,猶如是晴天霹靂一般。
幾個月以來,前線一直打的很順利,順利到李元吉甚至不得不忽略掉遙遠的邊境地區,竟然還在打著仗的事實。
李靖部猶如勢如破竹,在搶佔高地以後便立刻轉入就地防禦,不僅構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硬生生將其打造成一座軍事堡壘。
期間吐蕃人甚至組織了兩次進攻,前後間隔半個月。
第一次是在白天,結果吐蕃人自然是損失慘重,丟下滿滿一地屍體之後無功而返。
第二次則是在夜間,夜間作戰,沒人願意,即便打過夜戰,接受過訓練的唐軍也不願意,可敵人來了,沒什麼辦法,只能這麼幹。
結果自然是敵人衝上了陣地,可下了馬的吐蕃人,即便是藉助著夜色的掩護,也依舊沒有佔據什麼優勢。
再次丟下滿滿一地的屍體,最終倉皇逃離,並且在逃離的時候,又被李靖以炮火之禮熱烈歡送。
至於蘇定方那邊,就更順利了。
強大的吐谷渾,在十幾萬大軍面前根本不堪一擊,蘇定方兵分三路,從三處同時進攻吐谷渾。
蘇定方部進入了吐谷渾可汗伏允設定的圈套,但卻憑藉著唐軍的強悍戰鬥力不退反攻,僅以微弱的損失擊潰了伏允本部,其後更是一路緊追,擒獲了伏允的心膂之臣慕容孝雋,斬敵近萬,繳獲雜畜數萬,使伏允本部再無決戰之力。
而另外兩部也同樣取得了巨大的戰果,三座戰場,此戰共殲敵兩萬餘人,俘虜數萬,繳獲牛羊數十萬頭。
伏允雖然跑了,可吐谷渾卻亡了,整個吐谷渾都被十幾萬唐軍踩在腳下。
“到底怎麼回事?”原本的好心情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滿額頭的烏雲,看著兵部尚書程知節,恨不能親自到前線去。
“對方很狡猾,兩邊都被陰了一下!”程知節低聲的說了句。
“恩?”李元吉愣了下,被陰?吐蕃那邊有長孫無忌,被陰一下倒也正常,可吐谷渾這邊算是怎麼回事?
說蘇定方太年輕?經驗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