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五章 李淵的心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與李淵的談話很愉快,父子二人並沒有產生太大的分歧。
主要是因為這幾年來李淵也已經徹底的放下了一切,算是悟透了人生的哲理。
人活這一輩子是為了什麼?
權力?金錢?還是慾望?
都不是,為了是讓自己可以開心快樂的過完這一生。
權力自己有過,金錢自己有過,慾望也得到了滿足。
可結果呢?
嫡出的四個兒子,老三早年夭折,老大死於非命,老二囚禁自己,老四殺了老二,解救了自己。
李淵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很滿意,他雖然沒有了權力,但只要不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問題,李淵只需要一句話,李元吉也不會不給自己面子,如今的自己也已經自由了,可以隨意的去任何地方,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什麼心也不用操,有用不完的錢,享不完的福。
就是時常會想起自己那幾個已經去世的兒子,心裡面總是有股子悔意。
可悔意歸悔意,李淵卻沒打算再去做什麼,現在的生活就挺好的,不需要再去改變了。
認清楚了現狀的李淵,在與李元吉談話的時候,自然不會像之前跟李世民談話時那麼衝,有些問題也只是點到為止,聽與不聽,李元吉有他自己的考慮。
跟李元吉閒聊了會兒,李淵有些欲言又止。
畢竟有過前車之鑑,李元吉雖然現在表現的不錯,可誰又能保證永遠都是這樣?
李淵雖然不為自己考慮,但也還要為其他的兒子做一番考慮,僅剩的兒子當中,李元吉的年紀是最大的,今年已經二十九歲了。
而剩下的,五子夭折,六子李元景今年也才十四歲,在政治上根本不可能對李元吉產生任何的威脅,也沒有自己的人脈。
至於餘下的,則更小了,甚至還有幾個尚在襁褓之中的。
李淵不敢保證自己百年之後,李元吉會不會對這些皇子下手,雖然這些事情自己也不知道,更不可能會知道,但還是忍不住的產生了一些擔憂。
“元吉,元景過了年也就十六了,勉強也算是成年了,你打算如何處置?”許久之後,李淵還是忍不住的看了眼李元吉。
不求他能說到做到,只求自己有生之年,他能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覆,讓自己將來走的時候可以無憂無慮。
不求封王,若能給他們一筆錢,讓他們到外面自謀出路也是可以接受的。
畢竟皇室這個身份,對於他們來說還是太危險了。
他們年紀是小,可大多數也比李元吉的兒子年紀大,等到李元吉老的時候,傳位於太子的時候,他們這些皇叔們可就不是現在這樣的了。
“不管怎麼說,他們畢竟是兒臣的兄弟,就算將來有些什麼,至少兒臣作為兄長,不能先對不起他們。”對此李元吉倒是沒有太多的擔憂,那些個小屁孩,還不值得自己耗費太大的精力去提防,“封親王吧,以後就定下個規矩,年滿十六封王。”
李淵點了點頭,嘴上卻是沒說什麼。
但是心裡卻對這個答案很滿意,至少李元吉已經表態了,如果自己連這個條件都不能滿意的話,那麼李淵實在想不到,自己還能要什麼條件?
早在去年,李元吉就已經頒佈了新的政令,凡太子以外,任何親王,郡王等不得開府納士,不得干涉政務,不得干涉軍務。
也就是說,除了太子,其他的親王、郡王全一個鳥樣,誰也不比誰高貴到哪。
說白了李元吉就是打算當養寵物似的養著這些親王、郡王,每月給你一筆錢,讓你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下去,若有不滿足的,也可以自己經商去,但一切都得按照規矩來。
所以說,從去年開始,唐朝所有的王爺,全部都是沒有任何權力的王爺,當然,李道宗除外。
但這只是個別的案例,而且李道宗本身也願意接受皇帝的監管,他的一切都是透明的,所以李元吉可以放心的用他。
不過為了公平公正,李元吉也還是公開表態了,就這一任,任期過後,要麼李道宗自請降爵,要麼就像其他王爺那樣享受待遇而不干預政治。
不得不說,這個方法挺好的。
除了太子以外,其他的王爺不準接觸政客,不準接觸武將,這就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將來的爭權奪利而引發的血案。
而王爺們沒有權力,自己又不作死的話,那麼無論是誰登上了皇位,都不會對這些人動手,這倒是個一勞永逸的方法。
當然,也不用擔心這幫人會尾大甩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