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四章 不接地氣?(第1/2頁)
章節報錯
官府的速度之快,的確讓人難以想象。
第二天上午,田翁便再次造訪李家,送上了一份官府開具的條子,並且在條子上寫清楚了每人應得多少。
然後,李彪弟兄四個,帶著李父直奔洛州錢莊而去。
因為趕了個大早,加上錢莊特意開了個視窗來處理這件事情,所以不用排隊。
然後就是,簽下剩下一半的協議,然後按照正常開戶的手續,開設了一個新的賬戶,不過這個賬戶卻是在李彪名下,有老爺子的授權加上在場,所以也無關緊要。
六十九貫六百錢,弟兄三人每人六貫九百一十錢,餘下四十八貫八百七十錢是李彪的。
當然,搬家費四貫五百錢,以及其他雜七雜八的兩貫錢,這些都是李彪的,並不在平分的範疇之內,所以李彪的名下,還剩下五十五貫三百七十錢。
拿到了存著,也就意味著錢已經到手了,錢莊這麼大,也不至於騙他們。
但前提是,一個月之內,他們必須要搬走。
官府已經提前準備了一片區域,可以低價租給他們用來過度,如果想買地建新房子的,也同樣可以,反正就是想怎麼來就怎麼來。
拆遷工作很順利,說好的三天干沉,結果兩天多一點就已經全部幹沉,到了第三天,所涉及的百姓已經全部將錢提到了自己的賬上。
有些人選擇取一些出來,也有些人直接存了定期,還有放在賬上不管不問,等著日後再做打算的。
但不管他們又怎樣的選擇,這次的拆遷,卻是給人看到了另一種不同的感覺。
類似於後世強拆之類的事情沒有發生,也不可能會發生,因為給的錢早已超出他們的想象,也沒人敢去當釘子戶,沒那個必要。
在這個皇權至上的年代,你敢當皇上的釘子戶,那不是找死嗎?
況且皇上也沒虐待你,還給了這麼豐厚的賠償,只有傻子才會拒絕,這是所涉及到拆遷的,以及那些羨慕的人所能想到的。
然而接下來幾天,李彪可是真的享受到了幸福的煩惱到底是什麼滋味了。
打天一亮,家中就沒有冷清過,一天到晚少說也有一二十個媒人上門說親,說什麼婚前不見都是假的,規矩雖然是規矩,但婚前總是要見上一面的。
只是不像後世那樣坐在一起吃個飯,看個電影,約個p,額……是睡個覺什麼的。
但媒人也會安排兩人隔得大老遠見上一面,便是一些有規矩的家族,也會找人去看一眼,除非是那些真正的大家閨秀。
在後世的華夏,有兩種經濟模式,一種叫做土地經濟,另一種叫做拆遷經濟。
其原理就是透過這兩種經濟,直接增加官府的收入,以及提高當地的消費水平,刺激消費市場,已達到gdp猛增的目的。
但這都不是長久之計,很無奈,就洛州這百來戶拆遷戶,根本就帶動不起來整個洛州的經濟。
加上現在的百姓也不是那種大手大腳花錢的人,雖然有,但是並不多,大多還是好好算計著怎麼過日子,就算是奢侈,也不過是吃點好的,買幾斤酒喝喝。
所以,這些拆遷戶對於洛州的經濟刺激,所產生的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肉疼……
雖然不是自己的錢,但看著幾十貫幾十貫的錢被劃出去,段綸還是覺得一陣肉疼。
賣地果然來錢快,但拆遷也花錢快。
段綸有些搞不懂,為什麼非要選在那一片?洛州不是沒有那種便宜點的地方,雖然位置不怎麼好,但太平坊完全可以帶動一個地區的經濟,為什麼呢?
隨著拆遷前期工作的完成,後面已經沒什麼段綸的事了,只需要督促百姓限期離開就好了。
而直到現在,段綸也沒搞清楚到底是為什麼?
“罷了……”滿臉苦笑著搖了搖頭,拿起那個代表著自己身份的印章,直接在通告上印上了自己的大名:“把這份通告貼出去吧。”
通告並不是別的,而是關於稅收改革的事情,從即刻起,官府就要在城門處設立檢查登記點,所有入城貨物,都必須要開箱驗視,並且計數登記。
……
洛州在忙碌,長安也同樣在忙碌著,並且只比洛州更忙,而不比洛州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