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弱的杜如晦好似無力回答這個問題一樣,只是不斷的點著頭。

親自安排人將杜如晦送回府上,李元吉不禁有些唏噓,上一次送的是裴矩,好像自己每一次要送人回去,都要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依舊是御醫跟隨,全程陪同。

現場的氣氛有些沉悶,與裴矩的去世不同,杜如晦的事情來的太過突然,以至於大家毫無心理準備。

“都散了吧!”李元吉稍顯無力的揮了揮手,頭疼,萬分的頭疼。

自己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清楚的記著每一件事。

雖然當了皇帝,大權在握,可現在的日子,真的不如以前那麼逍遙自在了。

雖然之前總是提心吊膽,可依舊要比現在更加快樂。

當皇帝,就連李元吉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對還是錯?

反正這一個個的接連下去,自己是有些吃不消了已經。

“陛下,此事是臣率先挑起的,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懇請陛下降罪於臣。”後知後覺,剛剛反應過來的魏徵,硬著頭皮請罪道。

自己的那一拳是誘因,有功必賞,有過必罰,若是自己不站出來,日後又該如何去進諫?

言官,自己的形象要比其他的一切都重要,一旦失去了形象,其他的也就隨之而去了。

“自罰吧!”李元吉有氣無力的說了句,然後便直接離開了內閣。

雖然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每一天都在發生著,但李元吉還是難以用正確的心態去看待這些事情,特別是這些得力的大臣們,心中總是有著那麼一絲的不捨。

無力去處罰魏徵,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處罰,索性把難題丟回給他自己,讓他自己想辦法去。

……

悲事有,喜事也同樣在發生著。

遙遠的西北邊陲,玉門關所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萬軍隊已經全面的控制了伊吾,徹底的清空了伊吾境內所有的武裝勢力。

雖然唐軍不可能長久的駐紮在這裡,而且這裡的地形環境也並不適合長期駐紮,但是毫無疑問的,伊吾已經被正式的納入了唐朝的版圖之中。

伊吾還叫伊吾,從長安調派了一名刺史過來,連帶著的,是整個官員班子,在五千駐軍的輔佐下,短短半個月不到的功夫,便讓伊吾恢復了正常。

無獨有偶,本欲出兵的吐谷渾,最終還是沒能出兵。

五萬唐軍,這不是他們能輕易對付的,一旦突襲不成,將很有可能遭到唐軍的報復。

所以,關鍵時刻吐谷渾慫了。

更為關鍵的是,吐谷渾前腳剛慫,後面王玄策的使者便抵至吐谷渾,並且向其提出了邀請。

拒絕是拒絕不了的,吐谷渾可汗只能將他的親弟弟派來接受王玄策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