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內心裡來說,房玄齡是拒絕的。

自己並不想在這些事情上發表太多的建議,更何況是當下這個時局並不清楚的時候。

而且經過半年多的接觸,房玄齡也有絕對的理由相信,李元吉實際上已經有了主意。

或許這就是帝王的通病,是他們操控手下的手段。

明明有了想法,卻還是要借你的嘴說出來,透過這種方式將你拉下水。

如果你順勢下水,那麼皆大歡喜,你做到了不得罪皇帝,皇帝也對你表示欣賞,同時要對付的目標也有了要報復的物件。

如果你一根筋,死活不肯下水,那麼對不起,皇帝一定會找個機會讓你捲鋪蓋滾蛋。

這樣的人,對於皇帝來說,好像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

只可惜身處於這片泥潭之中,現在想要退出已是不可能的了。

所有內閣成員當中,只有房玄齡與李元吉走的最近,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

主要還是因為李元吉的器重,以及自心的不甘。

可沒有想到的是,李元吉竟然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套路,將自己給套了進來。

現在,房玄齡倒是有些羨慕程知節那老匹夫了,硬生生的給自己找了個麻煩,然後待在家裡什麼心也不用操,還不得罪人。

“臣,附議!”猶豫了許久,房玄齡最終也只是說出了附議這兩個字。

李元吉稍稍有些失望,自己要的並不是附議。

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可就是不說,不想去得罪這些人。

罷了!罷了!不說,不代表你們可以不做。

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副詭異的笑容。

房玄齡等人心中一驚,連呼壞事。

李元吉露出這個表情的時候,可從來都沒什麼好事的。

“短短數月之內,北上的學子竟慘死一百餘人,那些放貸者更是肆無忌憚,毫不將朝廷律法放在心中,然國不可無法,家不可無規,朕不能任由他們如此胡鬧,否則的話,其他地方紛紛效仿,朕還如何去治理這天下?”李元吉旁若無事的說著。

瞅了眼下面人的反應,繼續道:“朕即受命於天,就要替那些慘死的學子討回個公道,無論這件事情的背後是誰,朕都要他付出更重的代價。”

李元吉擺出一副為慘死學子討回公道的架勢,這一招,低下沒人敢攔,不僅他們不敢,就是全天下也不敢攔。

雖然那些學子的確有可惡之處,但不管怎麼說,他們罪不至死。

但話又說回來,李元吉想借著這件事情借題發揮,那也只能怪那幫人倒黴了,誰讓他們沒事找事,還正好被李元吉給盯上了呢?

“擬旨,此案交由三司負責,命程知節親率朕的一千禁衛,持節護送三司前往鎮州處置此事,所有參與者,嚴懲不貸!”李元吉張嘴那麼一扒拉,一大票子人便被劃拉了進來。

三司,即大理寺,御史臺,刑部,通常負責的為刑部尚書,大理寺卿,御史中丞,級別分別為正三品,從三品,正五品上,由大理寺卿親自負責審理,其他二司輔佐。

三司審案,又稱為三司推事,一般只有出現重大案件的時候,才會啟用這樣的審案規模。

而襲成隋制,這樣的規模,多為出現造反或審問重要人物的時候才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