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智是一隻老狐狸,直接受命皇上,且成日裡在國庫數錢,既無法威逼,也利誘不了,所以大家才把矛頭對準宋修承。

商部牽扯的禮儀是多方面的,首先各位王爺的利益牽扯進去,這樣一來,有許多暗中的“生意”便沒辦法進行了,朝中的大臣當然不會同意!

若不牽扯到自身的利益,這幫老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但是牽扯到自己的利益,不用旁人交代,他們自覺地就聯合起來抵制。事情做起來比想象中的難多了,宋修承也很是頭疼。

韓智插話道:“依微臣看,商部還是要徐徐圖之,要想讓人一下子接受很難,稍不注意就會引起反彈,如今天下好不容易短暫平穩,不宜操之過急。”

這話宋修承不認同,反駁道:“韓尚書行事太過中和,古有商鞅變法,若先人皆像韓尚書這般以中庸之道自居,還談何變革?推行商部旨在推陳出新,緩解國庫無錢的困局。如今要考慮的不是該不該繼續變革,而是該怎麼變革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年輕人口氣不小啊!我且問你,商人做官圖的是什麼?”

宋修承答道:“光耀門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權錢結合,賺更多的錢。”

韓智哼了一聲:“所以,讓商人做官才更加錯誤,朝廷本就缺錢,將近一半的錢還被這些商人瓜分,他們豈不是打秋風打到朝廷打到國庫來了?”

“韓尚書此言差矣。”宋修承嫌坐著說不清楚,於是他站起來比劃道,“韓尚書只看到商人賺錢,殊不知就算不成立商部,商人也是一樣賺錢,現在是朝廷要去跟商人分一杯羹。朝廷的稅收一樣不少,相反還有進賬,如果朝廷趕盡殺絕不讓商人賺錢,還有誰敢跟朝廷做生意?”

“經商之道,在於廣結善緣,如此百姓才會買賬。”

韓尚書嫌仰著腦袋太累,索性也站起來,就事論事,將問題擺在檯面上來說。

“商部成立至今可有成效?”他轉身面對著宋修承質問道,“除了鬧得人心惶惶,還有什麼作用?”

“那是因為我手中沒權,我要是能調動京畿司,我害怕誰在背後搗亂?”

宋修承也覺得委屈,這些問題他早就預料到了,但是無法避免,只能等問題出來之後頂著壓力扛下來。他現在擔心的是皇上的意志不夠堅定,會聽從韓智以及一幫老臣的意見取消商部,這樣他的安排就派不上用場了。

兩人吵得面色通紅,宣帝聽的頭疼,從中調和道:“兩位愛卿先別吵,一個一個說。”

韓智先抱拳闡述自己的觀點:“皇上,商部成立至今弊大於利,微臣提議取消商部。”

“皇上,商部成立至今已初見成效,規則總要讓大家適應一段時日。商部的成立功在後世,若半途而廢,以後將會面臨更大的阻力!請皇上三思!”

宣帝沉思片刻,他心中確實有動搖,如今內政一團亂麻,確實擾得人不能清淨。但宋修承一句功在後世打動了他,太祖當年打下天下,父皇鞏固內政,他卻一事無成,為了將來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他狠了狠心。

“商部既然已經籌備許久,確實不易半途而廢。遇見問題要想辦法解決,此事你們細細商談之後寫成奏摺呈上來,朕再仔細斟酌。”

韓智就算有意見也只能忍了,與宋修承一起答應下來。

兩人在御書房裡討論了一個時辰才從御書房裡出來,太陽高高的掛在半空,昨晚下的雪已經化了大半,背陰面的房頂上還攢了許多,在太陽底下很刺眼。

宋修承嘴上不說,心中也在想著對策,商部的事情齊逸只是提了一提,具體操作還要他自己想辦法。韓智看了他一眼,嘆了口氣:“年輕真好,有衝勁兒,敢想敢做。我跟你這般大的時候還是個打雜的呢,宋尚書年紀輕輕就坐上了尚書的位置,以後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