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何以報德(第1/2頁)
章節報錯
方極不理會這些腐儒,他繼續道:“我華夏先民,先賢何其多也,對於孔聖人的言論,便有無數種的翻譯,便有無數種的解說!“
方極盯著臺下那些正在搖頭晃腦、博古通今的找著要赦免這些罪犯的儒生們!
他的言語越發的凌厲起來:
“有道是三人者眾,三人者謂之虎是以三人成虎也!”
“一家的解說,便是一家的意思,過度的解讀,就摻雜了個人的論點,這究竟還是聖人之言,還是私人之言呢!”
看到臺下的儒生們就要勃然變色,方極繼續道:“某愚笨,不曾進入學堂,聽從先生的教導,某卻是知道三人傳不了話,百里傳不了音!
這話啊,一旦是傳得嘴多了,原話的意思便就不在了!“
“聖人言: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方極掃視著臺下眾人!
方極眼神愈發的凌厲了!
“聖人之言,是如何被人曲解的,某不願意追究,聖人的言論本意如何,某也無意苛責!”
方極掃視著臉上帶著憤怒之色的儒生們,開口道:“我只問你們一句話——究竟是聖人的言論重要,還是那些翻譯、解說了聖人言論的儒生話語更重?”
周圍的百姓們也是與那些儒生離得遠遠的,更是有人在開口呵斥那些儒生。
他們本來還要堅持,但是,當聽到方極這句話之後,頓時變了顏色!
方極依舊在高呼:“可笑你等自稱聖人弟子,敢問你等究竟是聽從聖人的教導,還是聽從曲解聖人言論之人的教導?”
“聖人關於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的事情,解釋的很清楚!”
方極沉聲道:“齊國有國君,是為齊哀公,齊國彼時實力強大,壓制的紀國喘不過氣來,正好齊國數年不曾朝拜周夷王。
於是,紀國的紀煬侯向周夷王進獻讒言,說齊哀公對周王室有怨氣,因而數年沒有進行朝見,而齊國的位置和實力又比較強大,這樣下去對王室的統治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
周夷王聽了以後對齊哀公非常怨恨,彼時周天子權威尚在,對於手下的諸侯也說一不二,自然而然的,周夷王的憤怒得以付諸實施,最終以齊哀公被殺作為結局。”
方極的這段話,在場的百姓們不瞭解,但是,熟讀史書的儒生們卻是知道的!
周夷王是西周的第九位君主,其在位時期,王室開始衰落,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此時的周王室對各諸侯國還是有著威懾力的,因此作為天子的周夷王試圖恢復周王室的威嚴。
恰在此時,東方齊國的鄰國紀國的國君向周夷王進讒言,說齊候兩年沒有朝見天子是聯合其他諸侯想造反,正想找人立威的周夷王大怒,派人將齊候召入都城鎬京覲見,齊候根本不知道怎麼回事,跟著使臣就回到了鎬京。
為了震懾各路諸侯,周夷王將大大小小的諸侯,全部都召集到了鎬京。隨後將齊候當著各路諸侯的面五花大綁的投入大鼎之中活活煮死。
這就是齊哀公。
周夷王此舉的目的是告誡各國諸侯,這就是不服從周天子的下場。
方極沉聲道:“齊襄公滅紀國,有人詢問孔聖人關於此事的看法!”
他掃視著臺下的眾人:“聖人是怎麼說的?王道復古、尊王攘夷、九世之仇,猶可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