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要變得更強而已。”

梁濤,十三歲。直到今天,也沒有交上一個朋友。

小時候的梁濤還沒有養成現在這樣人見人厭的性格。與其他同齡人一樣,他也有一個從外人看來幸福美滿的家庭。

父親母親將他視作自己的一切,恨不得將所有的東西都獻給梁濤,讓他可以無憂無慮的快樂成長。

父親是公司員工,母親是家庭主婦。在十三年前梁濤出生的那一刻,這個家庭還是和樂一片,充滿溫馨的。

為了掙錢養家,父親整天在公司中忙碌,懷胎十月後還未找到工作的母親空閑時間比較多,所以梁濤兒時的記憶裡,他一直都是跟在母親的身後,與母親一同住在那雖然小、卻很溫暖的家裡。

當時的梁濤還不懂得什麼叫做“娛樂”,母親花出大量的時間教梁濤看書寫字,用溫和的聲音與他對話,耐心的教導、告訴他“0是圓圈,3像耳朵”。

每當梁濤學會一個新的知識,母親都會露出很好看的笑容,用柔軟的掌心撫摸著他的臉龐,告訴他“你真棒,你是媽媽的好孩子”。

梁濤很喜歡這種感覺,所以每次學習的時候,都表現的很積極。他以為,這就是“生活”,學習便是他的日常。

直到有一天,父親從公司下班回來,給梁濤帶來了一個玩具。

那是個會跑會叫的小火車,墨綠色的狹長車身,下方有一排上了電池就會轉動的輪子。

年僅四歲的梁濤在看到玩具跑動起來的瞬間,便被這個塑膠小玩具吸引了全部目光。他非常喜歡這個寶貝,當即抱著火車放在懷中,咯咯咯地笑個不停。

父母看梁濤這麼高興,相視一眼,紛紛露出笑意。

梁濤至今還記得那個畫面,那時候母親笑盈盈的站在旁邊,看著父親把他抱在懷裡,用帶著胡茬、有些粗糙的臉不斷在他臉上蹭過去的感覺,很癢很膈,卻又很舒服。

到了第二天,梁濤對玩具的新鮮度還是沒有降下。不管是穿衣服的時候,還是吃飯的時候,他的手掌都緊緊握著那個玩具。一直都安靜注視著母親的眼睛,如今終於轉換了目標。

每當小火車發出一點聲響,他都會像遇到了什麼開心事一樣,咯咯的笑個不停。等母親做完家務,拿著圖畫書要過來教梁濤學習的時候,梁濤第一次發出了抗拒的訊號。

“我不要!”

如今回想起來,這句話就像一個□□,將和平的家庭點上了戰爭硝煙的味道。

母親當時表現的很為難,拿著圖冊追在梁濤身後,想要讓他放下玩具安靜地坐下來。梁濤卻覺得這種追逐遊戲很好玩,抱著玩具滿屋子的跑來跑去。

最後母親好不容易把他抓住了,帶著他回到了課桌前,他也笑嘻嘻地捏著火車,一絲注意力都沒有放在書本上。不管母親說什麼,他都沒聽進去。

於是當天晚上,父親和母親第一次在梁濤面前發生了爭執。

“不要再買玩具了。”母親對父親這麼說著。

父親覺得梁濤年紀還小,應該享受到充分的童年,每天只能看著圖畫書,家裡一個玩具都沒有實在是太可憐了。於是在梁濤的渴求的目光中拒絕了母親的提議。

母親認為父親的行為擾亂了她的計劃,破壞了她那麼多年的心血。二人一句話趕著另一句話,雙方火氣越說越大,誰都不肯退步,最後鬧了個不歡而散。

母親是個性格很剛強的人,柔弱的外表下,有一顆冷硬的心。就在梁濤得到玩具後的第三天,母親在梁濤試圖去伸手拿玩具的時候,當著梁濤的面將小火車砸了個粉碎。

“要玩具,就不要媽媽。”

梁濤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母親卻第一次沒有過來及時哄他。

當天晚上,父親回家,梁濤紅著鼻子撲向爸爸,和他說媽媽砸壞了他的玩具。父親很生氣,與母親又吵了起來,而且越吵越兇,比起昨天□□味更加濃了三分。

梁濤被兩個大人的言語和表情嚇到了。他止住了哭聲,瑟瑟發抖地坐在地上,不知所措看著兩個大人。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第二天,父親又買了個新的玩具給梁濤。梁濤很高興,可是自那開始,母親一看到梁濤手裡捏著玩具,就不會再靠近他了。像是在無聲懲罰著梁濤的不聽話。梁濤拿著玩具很開心,可看到母親不再搭理自己,情緒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

於是晚上父親下班回家,梁濤將玩具放到父親面前,說“我不要玩具了”。

父親很詫異,也很生氣。他問妻子對梁濤做了什麼,妻子卻只是冷笑,摸了摸梁濤的臉,說“這才是我的兒子”。

梁濤站在父母面前,努力對母親擠出了一個笑臉。只是那笑容比哭泣還要讓人揪心,父親看到後很憤怒,說母親的行為會讓梁濤失去童年,學習再好有什麼用,能把這個一去不回的時光彌補過來嗎。母親恍若未聞的沒有理睬。

父親說,開心快樂的兒子比什麼都重要。他不需要一個天才,他只需要自己的寶貝可以快樂成長。就是因為這個,他才會那麼努力的賺錢養家,只為讓自己的孩子可以過得更好更開心一點。

可惜現實是不能事事如人所願的,是人總會有觀念不和的地方,即便是夫妻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