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世界,元夕夜和《青玉案》。

時間有時在無意義的忙碌裡過得格外快, 幾乎叫人疑心各人的時間流速是否不同。

轉眼間冬至已過,臨安進入了深冬。

宮中人多,心思又多細密, 平和下暗流湧動是常有的事。

但像辛家三人這樣, 各自都和韓侂胄鬧出了些大大小小的矛盾這種事也實在並不多見。

辛家當父親的、當女兒的、當哥哥的三人脾性、長相都各長各的,偏偏各自都不怎麼遵守俗世的規矩,獨特得令人探究。

偶爾,宮人便私底下也會議論他們所遇見的辛家幾人的行為。

在宮禁中最常遇見韓侂胄的當屬辛贛,但辛贛每每遇到韓侂胄只有三言兩語, 愛答不理是常有的,神色也頗為冷淡;

辛棄疾因為常教導太子教導到一半被韓侂胄進宮稟報事宜打斷,故而隨手將韓侂胄打了一頓, 最終結了怨,甚至鬧到了官家面前;

蓮心更是因為和在韓侂胄家做清客的虞蓮鶴總見面就對罵,從而順帶著對韓侂胄也十分不滿, 明裡暗裡和宮人說他“狗拿耗子”, 插手別人家閑事。

甚至蓮心著實不愧於自己“鬼靈心”的諢名,聰明得滑不溜手——她自己從不確切說出關於韓侂胄任何實質上的謠言,卻總在宮中傳播韓侂胄在民間的軼事。

關於百官前去為韓侂胄賀壽,紛紛送上重禮、珍寶, 甚至為他獻上暗含“九錫”之意的詩篇這種都算是小事了。

倒是有一次,蓮心說出的另一件軼事在宮中幾乎傳播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民間盛傳,一次韓侂胄因小事將愛妾遣走,錢塘縣令程松壽便花了重金將她買回家, 卻不碰她一根指頭,只和妻子一同像對待上賓一樣地侍奉她, 待韓侂胄又想找回該姬妾時,便又為小妾命名為和自己同名的“松壽”,殷勤獻回去。

韓侂胄自然奇怪,不解問其緣由,錢塘縣令便答以“欲使賤名常達鈞聽耳”——想要您時時刻刻都能在家裡聽見我的名字呀。

韓侂胄聽了,甚為喜歡憐惜他,果然收下這個名為“松壽”的姬妾...不日程松壽即被提拔為同知樞密院事。

這故事實在太炸裂三觀,每講到最後,蓮心都能看見一排排皺成杏核的許多張臉,以及許多個緊緊摳起的腳趾頭。

沒人甘心只有自己被惡心到而別人卻沒有,所以此事越傳越廣。

傳到最後,甚至“侂胄和松壽”的故事在女使、內侍之間都編成了歌謠,傳到官家耳邊...最終以韓侂胄又被大怒的官家責罵禁足為收場,氣得韓侂胄連素來笑臉迎人的樣子都端不住了,被人聽見在家中憤憤詛咒蓮心。

一葉知秋,只從這一件小事上,也不難看出蓮心幾人和韓侂胄的矛盾已經進展到了什麼地步。

月餘過去,幾人之間的矛盾有時候強些,有時候弱些;有時候一方占上風,有時候另一方得意些。

而時間就在這樣的糾纏中滾滾而過。

元夕的前一晚,蓮心、辛贛和幾個約定了明日要一同出宮去看燈會的人聚在辛贛房中一起打葉子牌。

“明日你盯緊爹爹,我盯緊阿孃,務必不能再叫他們偷跑出去自己玩了!去年就是的,他們倒是過二人世界去了,我們過的都是悲慘世界!”

——爹孃出去玩樂就玩樂,結果忘記給孩子們留銀子買東西算怎麼回事!

去年辛棄疾和範如玉為了甩掉幾個拖油瓶自己過二人世界,悄悄摸摸就攜手溜走了,只留身上沒帶錢卻剛進上饒最貴的點心鋪點了一桌子食物的蓮心原地發懵。

到最後,還是大家掏遍了身上的兜才付清蓮心吃的無數碟滴酥鮑螺的錢。

——若沒有其餘人在,險些蓮心就要留在點心鋪裡做小工抵飯錢了!

蓮心和辛贛咬耳朵說小話,一邊回憶著往事咬牙切齒,一邊眼睛順帶著往下瞄一眼他的牌面,心分兩用道,“嗯...三哥,我說的你聽到了沒?”

前一回兩人鬧別扭的餘威尚在,但誰都撐不住超過兩天不說話,眼下兩人便像康複期的病人一樣,心裡急,身體上卻緊繃繃。這種狀態已持續了小一個月了。

“我們盯父親母親,誰來盯姜哥哥他們?”

辛贛彷彿沒發現蓮心瞄他牌面的視線似的,只看著自己的牌,拿蓮心之前宣稱過的話來回答她,“你之前不是說他們‘郎情妾意’,有些問題,要盯著他們不放麼。”

蓮心便看辛贛的臉一眼,又收回視線,酸溜溜道:“郎有情妾有意,那才叫‘郎情妾意’。他們兩個,我看也是未必算...不盯了。”

也是?

辛贛看她話裡有話,便問:“你有話想說麼。”

蓮心撅了撅嘴,手臂和辛贛貼著,卻不再看他了,只依在他身邊,擺弄自己的牌。

脈脈不語。

辛贛似乎還有話想說,但見蓮心這副表情,到嘴邊的話便又在唇邊滾動一下,被吞回去。

半晌,他也擺弄了一會兒手裡的牌,心思卻其實全然不在那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