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太上忘情和“人間沒個安排處”。(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83章 太上忘情和“人間沒個安排處”。
臨安的訊息傳來時, 是個風和日麗的天氣。
彼時距離三郎受了風吹倒,已有近一月的時間。在這一月的時間裡,眾人的態度也經歷了山峰到山谷般的轉變。
三郎病倒的第一日, 眾人尚未覺得如何嚴重——三郎身有不足, 小的時候就是這樣。
發現他病因的那時候,三郎才五六歲,辛棄疾與範如玉夫婦發現他幾乎能過目不忘,正在欣喜,感嘆自家即將出一個驚才絕豔的人物時, 第二日,三郎便一病不起。
好了之後一段時間,再費神、耗心血, 又是病倒。
反複幾次,大家才都意識到,天分才智, 果然並非毫無代價的饋贈。
依照醫囑, 三郎天資聰穎,卻身帶不足之症,為了儲存精神,須忌劇烈情緒波動, 也即不能太過分地用腦、動情、耗神。
從現有的醫學角度來看,這是十分有道理的。人的心血有限, 耗盡了,也就好不起來了。能不動心耗神,也是保養自身的妙計。
許多乾道、坤道都是領悟了“太上忘情”, 對世間萬事萬物保有剋制的憐憫,不為外物所動, 自己才修煉成了個八風不動的仙人,活得又長又好——這一點,就是推崇佛學的當今官家也不能否認的。
可是,說再多這樣的好處,道士們也大多是及冠後才逐漸如此保養。三郎卻是要從小就剋制自己,保持著如此冷淡而盡量平和的心態。
事實上,對於三郎來說,這更像是殘忍的懲罰——他明明有才智,卻並不敢耗神耗力分毫,只能做一個冷淡、從不多想多做什麼的雪人。
就連曾不滿於三郎疏於練習琴藝的琴技大家,當年在送別辛棄疾一家離開臨安府時,都終於難忍遺憾,撫摸著三郎的肩膀,哀嘆“何此寧馨兒,生於多病身!”過。
也是因為這個,這些年下來,大家都小心地不叫三郎費神費力,暫時維持住了三郎幾年的健康——雖然病怏怏的,但到底還是活下來了。
在三郎小時候,辛棄疾為了不叫他再病下去,從不信神佛的武將竟不知從哪裡聽來了民間“將孩童引至花樹下能避免驚厥”的方子,現移到院子中一棵花樹,將三郎拉去了樹下,想要以此幫助三郎病勢好轉。
後來多次調任,有花樹在的院子早已經成為故園,辛棄疾一家再沒有回去的日子,但栽種花樹的習慣卻保留了下來。
直到今日,三郎已有十五歲了,辛棄疾仍在新建成的帶湖莊園中一進門走過曲徑就能看到的大瀑布邊,栽種了一棵玉蘭樹。其芳香至此,每年一開放時便盈滿空氣,令人喜歡。
可顯然現下的花樹也沒有用了,三郎的病勢,並不像人們以為的那樣,只要像之前那樣少思少動,便可再度痊癒。
在榻上躺到快一個月時,三郎第一次開始咳血。
醫師忙亂了整晚,到了天色將破曉時,才滿面疲倦地出來,朝辛棄疾點點頭:“無妨,之後再細細養護著就是了。三郎君這病啊,唉,難就難在病本是因憂思而生,可越病就越是抑鬱難樂,病就又重下去...三郎君近日可有什麼苦惱的事沒法解決嗎?”
辛棄疾一愣。
竹林搖動,將風送到屋外幾人的面頰上。
江南西道冬日短暫,現下十二月剛過完,溫度已迫不及待地回升了。瀑布聲嘩嘩,濃濃的濕氣和暖氣催發了玉蘭樹,樹枝上開始長出小米粒似的白色花苞。
而他已經不能再用老舊的民間習俗安慰三兒子、安慰自己。
辛棄疾扶住窗框,面上露出了幾乎驚痛的神情。
如果說入冬以來令三郎跟著幫忙而耗神的事情,除了之前調查、整治米商的事,又能有什麼別的呢?
因為隆興府內沒完全收攏好的勢力,掌管錢糧的通判私心重於人命,不肯將隆興府官倉中的糧食實數告訴給辛棄疾。彼時一炷香都是無數人的生命流逝,辛棄疾受了掣肘,只將這筆帳記下來,幹脆舍了通判不問,直接叫了三郎來幫他核算賬目。
而三郎應聲而來,默默幫辛棄疾在兩日內算好了全部的賬目,又安靜而去,沒有說一個“不”字,也沒有攬過一分功勞。
可來到一個月後的現在,辛棄疾才想起來,那樣的耗神耗力,對於素來病弱的三兒子來說,是多大的負擔...
而就在辛棄疾自責不已,心下惻然時,就是這個時候,官家的口諭抵達了這座莊園。
…
“我估摸著,幼安想要不走,怕是難了。官家雖只是傳了個口諭過來說幼安受了彈劾,叫幼安‘可赴臨安府自辯’,也並沒下明旨。但這是官家的天下,自辯不一定能成,不去自辯卻一定不成。幼安沒事去得罪官家,又是何必呢?”
楊炎正嗑著瓜子,這瓜子是桂花味的,散發著過於甜膩的香味。但也沒辦法,韓元吉家中種了一小片桂花,香氣卻壓過了在數量上十倍於它的竹子。韓元吉便與兒子一起將桂花掃了,和蜜一起炒了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