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君子本無留意念,偏為一語亂心神

李林竹卻不以為然,反駁道:“你大大方方地擺在書房中,何曾說過不許人看?”

任白芷心中暗自吐槽:不管是活佛還是變態,她都要與這人和離,不然總有一天會因爭論不過他而氣得吐血。

“你還沒回答我呢,那《淺議青苗錢》可真是你寫的?”李林竹繼續追問。

“恩,老太太每日讓我寫讀後感,翻來覆去的都是仁義禮智信,寫得我膩了,便隨手寫了時下的政策。”任白芷坦誠相告。

“錢利於流,這倒有趣。不過你所舉的例子未免太巧合了些,怎的乙丙丁就偏偏欠彼此的錢?”李林竹面露疑惑。

“乙開酒樓,旺季淡季皆有,淡季生意清淡,卻需備足食材,因此向賣肉的丙賒賬。賣肉的丙平日收入微薄,忽一日得了風寒,買藥卻無現錢,便找賣藥的丁賒賬。而丁家之子去年中了舉,在酒樓辦了謝師宴,又恰逢旺季,費用高昂,自然也需賒賬。如此而已,何有問題?”任白芷隨便掰扯,“其實這閉環所涉,未必止於三人,或是十人,百人,千人,皆有可能。”這就是金融的力量,無形中釋放經濟體活力。

“那你後面提到官家開辦交子所以使民富,又是何意?”李林竹問。

“交子,你可知其為何物?”任白芷反問。

“恩,益州可替代鐵錢的紙張。”

聽他如此回答,任白芷心下稍安,看來自己的記憶未曾錯漏,交子確實在神宗年間便已開始流行。

“那麼,你覺得如何?”任白芷雖然這麼問,卻並不期待這個古代人能對現代經濟體的錢能有多深的認識。

李林竹沉吟片刻,回應道:“益州無法鑄銅幣,鐵錢又過於笨拙,交子確實便利。”

果然,任白芷面露得意,繼續問道,“若統一開辦,如何?”

誰料李林竹卻投來疑惑的目光,答道:“私造交子,等同於偽造官方文書,罪可流放兩千裡。”

任白芷也好奇地反擊他一眼:“這怎麼能算私造?”

“天聖時期便有益州交子務發官交子,熙寧元年又加重了私造交子的罪行,明確了官方發售交子的權利。”李林竹娓娓道來,嘴角卻不忘帶著幾分譏諷,“你這些都不知?”

原來國家這個時期開始就已經統一了紙幣發行了啊。任白芷感嘆道。

這也不全怪她,歷史教科書上只有一句,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乃宋代四川的交子而已。

既然已經發行紙幣了,那她很多來自二十一世紀金融從業者的基本知識點,肯定就能派上用場。

於是她繼續追問,“那官府發行交子,可有準備金?”她心中已有推測,官家發行交子,最大的可能性便是沒有預留準備金,這是新手玩家最容易犯的錯誤。

豈料李林竹反問道:“準備金?”

“即是發行一萬貫的交子,交子務裡至少應預留多少銅錢?”任白芷解釋道。

“你說本錢,自是有的。我記得,發行了一百二十萬貫,官方儲備了三十六萬貫。”李林竹回答。

“準備金率28,相當穩健啊。”任白芷心下暗想,宋朝皇上也算負責。

如果不是準備金,那是不是頻率太高,通脹了?任白芷再次猜測新手玩家會犯的第二個錯誤。

於是她再次追問,“那多久再發一次新的呢?新舊交子同時流通,是否會導致紙幣迅速貶值?”

“原本是三年一屆,通常以舊換新,新舊並行流通,那不是發多了麼?”李林竹理所當然地說道,“不過,凡事皆有例外,熙寧五年就曾多發了一屆,結果卻未收回舊交子。”

“那交子可貶值了吧?”任白芷想當然地問。

“奇就奇在此,明明多發了一倍的量,交子竟沒有貶值,依舊能兌換相應的鐵錢,物價也未見上漲。”李林竹道。

有意思,效果延遲了?任白芷再問,“那之後幾年,物價可有上漲?”

“有,但不多。今年我去益州遊學,確實感覺物價比四年前貴些,但也不算多,百分之二三。”

“你連這都知曉?”任白芷原本不過隨口一試,未料李林竹對她那些刁鑽的問題應對如流,竟無半點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