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挺捷克式機槍的突然復活,使得原本有些懦弱的國軍火力,頓時強化了不少。剛才那張要人性命,奪人魂魄的,且沒有死角的火力網,再次如噩夢般的出現在了衝鋒鬼子的眼中,不少衝鋒的鬼子,就死在了這張密集,且無死角的火力網下。

按理說。

這樣的火力覆蓋,鬼子的衝鋒肯定受阻,攻擊受阻後,鬼子是應該撤退的。

但現場的實際情況,卻偏偏相反,受到防守國軍強大火力覆蓋的衝鋒鬼子,並沒有退卻,反而是愈發不要命的攻擊了起來,在鬼子這般悍不畏死的猛攻之下,還真的又讓鬼子往前挪了十數米。

話又說回來。

鬼子雖然冒著猛烈的彈雨,往前挪了十數米,但卻也引來了防守國軍士兵丟出的手榴彈彈雨。

鬼子現在的距離,剛好是防守國軍士兵有效丟出手榴彈的拋擲距離。

要是在遠一些。

要是鬼子距離防守國軍的陣地稍微在遠一些,防守國軍士兵丟出的手榴彈,就無法準確的扔到鬼子人群當中去的。

步兵考核中,戰士站姿狀態下,拋擲手榴彈35米合格,跪姿狀態下,拋擲手榴彈25米合格,臥姿狀態下,拋擲手榴彈20米合格,這還是戰士吃飽喝足體力充滿的情況下。二戰時期,除了精銳的中央軍之外,不少地方雜牌軍計程車兵,都是吃不飽肚子的,因此他們是不可能將手榴彈拋擲出較遠距離的。

在手榴彈拋擲不遠的前提下,要想有效的用手榴彈殺傷敵人,只有不斷的縮短自己與敵人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得自己拋擲出去的手榴彈能夠落在敵人當中,從而有效的擊殺敵人。

除此之外。

是在沒有其他方法可言的。像抗戰神劇當中,用彈弓將手榴彈拋擲出去殺鬼子,根本就是扯淡,純粹的將觀眾當做傻子,現實戰爭中,這麼做,分明就是在找死。

正因為這樣,防守國軍才一直沒有拋擲手榴彈,而是單一的憑藉著手裡的步槍,來壓制鬼子。

但現在。

衝鋒的鬼子愣是以己方無數戰士人命為代價,衝到距離防守國軍陣地差不多十多米遠的距離。

這麼近的距離。

防守國軍士兵體力縱然有些吃緊,卻也是勉強可以將手榴彈拋擲到鬼子人群當中去的,根本沒用人叮囑,也沒有人去專門叮囑,告訴他們可以拋擲手榴彈了。防守鐵門橋的國軍士兵在鬼子衝到他們手榴彈拋擲射程內的時候,便紛紛拉響了手榴彈的引線,然後用盡全身力氣的將拉著引線的手榴彈朝著鬼子拋擲而去。

六十多個戰士。

一人拋擲一枚手榴彈,就是六十多枚手榴彈。按照一枚手榴彈產生四瓣碎片來計算,六十多枚手榴彈一下子可以產生二百五十多瓣碎片。理論上講,四瓣碎片就可以有效的殺傷一個鬼子,二百五十多瓣碎片便可以殺傷六七十個鬼子。

理論是理論。

實踐是實踐。

雙方是有本質性區別的,拋去水分,六十多枚手榴彈殺傷三十個鬼子,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別忘記了。

狗娃子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裝備了十枚手榴彈,不可能只拋擲一枚手榴彈,便再也不拋擲了,狗娃子他們,肯定會在第一時間,將身上能夠拋擲的手榴彈給悉數拋擲出去。

事情還真是這樣。

在拋擲出第一枚手榴彈之後,狗娃子等防守國軍,二話不說的拉響了第二枚手榴彈的引線,隨後奮力的將手榴彈朝著鬼子人群丟去。

巨大的轟隆聲中,是他們拋擲出去的第三枚手榴彈,然後是第四枚、第五枚、第六枚、第七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