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調令的呼倫,心裡邊還有一件事沒有放下。

就是這個地方如果想要發展,就必須要有生產。

而目前最需要生產的就是糧食,可是生產糧食的話。

莊稼漢是不缺,缺的就是,種子牛馬,農具以及灌溉水田的水渠。

當呼倫來到葫蘆村口的廢水渠旁邊檢視,這座水渠已經被堵塞,

渠道狹窄,骯髒並且泥濘,水區旁邊長滿了雜草,水區裡邊全是淤泥。

這天中午,呼倫就叫來了全村的人,他站在高高的臺上上面對大家說道:“老鄉們,雖然我們現在有肉吃了,但是不能總吃肉啊”

“我們是草包肚,還是要吃五穀雜糧的,所以我準備在這裡開渠,生產糧食”

第一聽到這麼說,底下人轟然叫好。

呼倫輕輕把手往下一按,示意讓大家安靜地聽。

“但是呢,你看咱們這的地勢,兩邊山夾著咱們這個村,這個水流的走向是繞著山走,現在已經是夏天了”

“經過這夏天地裡暴曬,如果沒有水源灌溉,那就是大旱,可是想要把水渠引進來,老渠又太過堵塞,大家說該怎麼辦?”

“那還不好辦了,開新渠唄!”

有人跳出來說道,他的聲音很大,引起了大家的贊同。

“說的對啊,開個新渠道把水引進來。”

“咱們夏天,糧食種下去,然後秋天就可以收穫了”大家紛紛贊同。

呼倫又說道:“可是我聽說以前住在這裡的老村民說過,這個老渠道之所以不能用,是因為這條河水引進來的水”

“沒有堤壩,沒有支流,只要一開新渠道,水進來以後無法控制,四處橫流就會把心中的莊稼給淹了!”

大家這麼一聽,紛紛吵鬧起來

“那怎麼辦呀?”

“這不能開新渠道,老渠道又不能用的”

“沒有水種的什麼地?”

“誰說不是啊,現在這個是的,別說這裡大旱了,整個西北全都是旱地呀,逼得多少人不得不舉家搬遷變成流民啊!”

村民們議論不已。

這時候從人群裡面走出來一個人,這個人很特殊,他瘸著腿弓著腰,一副病殃殃的樣子。

他抬頭對呼倫說:“我看這個老渠道不是不能用,只要把這個老渠道再給它再重新疏通一下,還是可以用的。”

他的話引起了呼倫的好奇,他問道:“我說這位師傅你是懂這一塊的人嗎?”

這個駝背的老頭笑著點了點頭。

“大人實不相瞞,以前在我們那,我就是專門通渠道的,後來師傅老了”

“我逐漸接過他的衣缽,繼續幫人通渠道,只是這種活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所以也沒什麼名氣。”

就在這時人群裡又走出來一個高大威猛的漢子,他也是從難民營來到這個村子的。

他大聲說道:“一個默默無名的人,也敢拿全村人的生計開玩笑”

“本人是陝西人,因為隨家人流落了山西,幸有大人能夠接納我,在下不才願意在通渠道之事為大人敬獻一份薄力。”

這一下子跳出來兩名可以通渠道的人,簡直把呼倫給樂壞了,原來人才都藏在群眾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