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隴右

10月,楊嗣接連攻下武、宕、疊、洮、岷、渭、秦、成八州,首戰告捷後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其中疊、洮、岷三州屬於不戰而降,秦州最難攻,本以為要耗到10月底,不料掌書記親自出使遊說,州官這才大開城門。

楊嗣又收攏了八州兵馬和糧草,準備在10月中旬再次出發。

捷報傳回的時候,已經是10月中旬了。

12月初,新的捷報傳來,隴右十四州皆入囊中,按照之前的計劃,楊嗣已經揮師南下,往山南道去了。

這年年底,幾乎整個劍南都知道京兆來的鬱郎君帶了畝産千斤的糧種來,益州已全部種下,其餘各州個派了官員來要種子,過程中自然要表示對節度使和鬱郎君的崇敬和忠誠。

反正一切都沒有挑明,別人也不知道這兩人的關系,且更多的人認為鬱郎君是節度使的幕僚,專門為節度使解決後方糧草問題。

正月,隴右的州官也派了人來要種子,招嵐只給了少部分的麥種,使者雖然很不高興,但面上半點不顯,甚至更加恭敬,只求下一次來的時候能拿到稻種。

不管隴右是否適合種稻,稻種都得拿到,而且途徑必須正大光明,否則便有欺瞞之嫌,州官們也害怕楊嗣一個不高興回來把他們都砍了,那樣強壯的軍隊,州官們表示怕怕。

正月一過完,招嵐就帶著趙十七出了劍南。

崔逢春作為招嵐的臣屬和節度使的代表,必須留下來鎮守,招嵐順便把嶲州的事全交給崔逢春;蘇家也在白鹿事件之後表明了態度,此番也想一起去,招嵐沒有允許,讓他們暫時留守。

楊嗣雖然攻下了隴右,但具體情況不明,蘇致一把年紀不好再折騰,與蘇致相處過程中招嵐發現這老頭文章寫得非常好,引經據典卻不落窠臼,往後還指望著他來寫文章罵人呢。

只有兩個人,行路便輕快很多,出蜀後先去了秦州上邽,渭水的多條支流在秦州境內,相較於其他的州來說,天氣和人文環境都要好得多。

招嵐雖是白身,卻有楊嗣的印鑒,呈與胥吏後,州刺史親自來見,別駕、治中、主簿、功曹皆在其後。

因主簿曾去劍南要糧種,認得招嵐,便悄悄與刺史說了此人身份,刺史立即目露精光:“足下風塵而來,衙中諸事繁忙,某未及遠迎還望足下見諒!若不嫌棄,某在家中設下薄宴,也好為足下洗去一路勞苦。”

“叨擾了。”招嵐沒有推辭。

說是薄宴,其實十分豐盛,刺史此番也有意打探楊嗣的態度,對招嵐和趙十七不可謂不恭敬。

畢竟在刺史等人看來,楊嗣如今的盛況,未來難保不會再進一步。可惜隴右距山東太遠了,他們還不知道楊嗣得罪人的事。

宴罷,招嵐表露來意:“不知使君是否聽楊帥說過州內良田的事?”

刺史頓時就想起來了:“自然,當日楊帥說要在秦州境內種下畝産千斤的糧食,某這才遣了主簿入蜀求種,只可惜……”

刺史故意拖長了聲調,偏頭細細打量著主簿口中分量不輕的鬱郎君。

招嵐直直地看回去,不卑不亢,隱約中還散發了沉潛待發的氣勢,刺史不由得一個心驚,心說此人能得楊嗣帥印,果然不同凡響。

“我便是為此而來。”招嵐輕笑,“隴右並不是適合種稻,所以我只給了麥種。不知在秦州,高粱畝産量是多少?”

刺史捋著胡須:“良田不足三百斤,貧田不過八九十。”

“我沒有畝産千斤的高粱種子,請使君挑幾個精於農事的人給我,再要一畝良田,500斤高粱種,我會培育出畝産六百斤的高粱。”

高粱是5號基地的主要農作物,招嵐又不愛吃,空間也小,所以沒有帶,但在農場幹了八年,對於選育良種她還是很有心得的。

刺史本來聽到沒有良種的時候心裡涼了一截,但又聽到畝産六百斤的高粱重新心動,雖然比不起畝産一千的稻麥,但誰叫他們這邊氣候不適合呢?

這些東西對刺史來說不算什麼,即便招嵐什麼也沒有辦成,他也不會拒絕,至少算是賣楊嗣一個面子,於是稍稍思考了一陣後他就答應了。

但沒想到招嵐的下一句話讓他差點沒坐穩。

“我希望使君能與其他州的使君商討一下,將一些光照足的旱地都騰出來種棉花。”

棉花如今還沒有在中原普及,又因為産地遙遠産出稀少,一向是皇族和貴族之中的奢侈品。

刺史統禦秦州,自然也知道安西北庭那邊的棉花:“可是這邊並不適合種棉花,棉花産量稀少,農戶連果腹之糧都不足,怎麼可能種其他的東西?”

“這一點使君不必擔心,隴右的棉花可以和劍南換糧食,使君想必也知道去歲益州各縣悉數種上新糧,一二年內新糧會遍佈劍南,糧食太多自然賣不上價,谷賤傷農,若能與隴右互通有無,於農事有大利;劍南雖有木棉,但到底比不上隴右的棉花,隴右百姓既然果腹艱難,何不與劍南相攜共進?”

招嵐之所以提這一點不僅僅是擔心谷賤傷農,更希望隴右和劍南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結為盟友,如此也不必過分擔心後方會有分化之危。

“可是,便是安西北庭的棉花,畝産也不過百來斤,能換多少糧食?”刺史提出自己的擔憂。

招嵐看出刺史心動,便添了一把柴:“我可以改良高粱,自然也能改良棉花。”

她其實帶了棉花種子,不過隴右存在太多不安定因素,她可不想自己拿出來的東西便宜了別人,稍稍改良一下種子卻是可行的。

刺史忽然得寸進尺:“那足下對菽瞭解多少?能否一併改良?我們這邊一般是菽與高粱換種。”

“只要使君能給我相應的田地人手和種子,都可以。”招嵐對此並不反感,因為她發現刺史對農事很瞭解,不像原身記憶中那些屍位素餐的官員,大抵是個好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