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幹旱(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54章 幹旱
說著,梁翁就從行囊中翻出兩本舊書遞過去,笑眯眯地說:“這是阿郎篩選的醫術啟蒙書,原是為小郎君準備的,阿郎不便用筆,上頭的批註皆是阿郎口述,老漢執筆,若有字跡不清的,只管來問老漢。”
招嵐看了封面:《本草》、《脈經》。其中的確有不少批註,字跡說不上多好,但也清晰工整。
這讓她不由得轉頭看了眼燒火的趙十七:同樣是家臣,怎麼別人的家臣能讀會寫,自己的家臣卻是個文盲呢?
趙十七驀地抬頭,疑惑地抓了抓腦袋:“郎君,有何吩咐?”
“沒有!”招嵐嘆息。
士族把控著學問和書籍,人民的識字率本就低。像趙十七這種文盲才是常態,至於梁翁……大概是“意外”。
次日啟程後,招嵐坐在蘇家的牛車上開始看書。
《本草》很好理解,就是一些草藥的介紹,本就喜歡植物的招嵐看起來根本不費勁,中午歇腳的時候,梁翁發現招嵐已經開始看另一本了,不由得提醒:“鬱郎君,萬事皆不可操之過急。”
招嵐也知道他是善意的勸諫,並不反感,只說:“《本草》我已經看完記住了。”
梁翁訝然,雖然覺得不可能卻也忍不住問:“難不成鬱郎君有過目不忘的本事?”
“大概吧。”招嵐自己也不確定。
梁翁卻等不及將整個訊息告訴了崔逢春,崔逢春便抱著孩子坐到招嵐身邊:“鬱郎君果真都記住了?”
“怎麼,你不信?”招嵐笑著又給小孩一顆糖。
虎頭虎腦的崔二郎開心地眼睛都亮起來了,奶聲奶氣地說:“謝過鬱郎君。”
崔逢春沒有說是,反而直接點了一種藥草問藥性和生長習性,招嵐的回答與書中所錄一般無二,就連他囑咐梁翁寫下的批註都背出來了,崔逢春不由得鄭重起來,又抽了幾個,招嵐皆對答如流。
期間崔二郎也學舌了幾句,崔逢春更加高興了,最後卻無奈地嘆道:“可惜好些書都來不及帶走,鬱郎君若不嫌棄,某可口傳之。”
“有勞了。”招嵐站起來朝崔逢春躬身一拜。
下午,招嵐繼續看《脈經》。
梁翁卻小聲問崔逢春:“阿郎教鬱郎君醫術,卻無師徒之名,終究不成體統。”
崔逢春搖搖頭:“鬱郎君雖只帶了趙十七,看著與我無甚差別,實際卻是不同的。趙十七有時候愚鈍了些,但身手卻是頂尖的,上次你隨我去那邊,崔家主的死衛比之趙十七如何?”
梁翁回憶了一下:“不相上下。”
“是啊,這樣的人豈會跟著無名之輩?鬱郎君必然大有來頭,或許未來還能助我複仇。”崔逢春的聲音瞬間冷了下來,顯然是想到了不好的事。
梁翁也頓時明白過來。
如今阿郎與鬱郎君交好,看著是互利互惠,甚至鬱郎君還佔了阿郎的便宜,可未來呢?
頂尖計程車族一向驕矜自大、目中無人,如今都是落魄身不拘小節,日後重回高位,再回憶起今日只怕不是感激,而是羞恥。
鬱郎君的來頭便註定了這師徒名分對阿郎而言非是助益,更有可能是隨時會掉下來的刀。鬱郎君心性不壞,將來若有所求,便是看著今日的情分也不會拒絕,但前提是,阿郎沒有帶給鬱郎君恥於提及的回憶。
主僕不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