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一定有目標。

我們披荊斬棘踏出一條路

我們必須無所畏懼踏上旅程。

勇敢的朝終點前行。

如果有敵人阻擋,那我會如鷹般嘶吼。

我不會做獵物

我會加入戰爭,戰鬥到最後!

因為我生於俄羅斯!

傑尼索夫聽後笑道:“這首詩歌不錯吧?”

蕭鵬卻一臉震驚:“這裡和波多利斯克陸軍學校有什麼關系?”

傑尼索夫倒是一愣:“你知道波多利斯克陸軍學校?”

蕭鵬指著牆上的詩歌道:“這不是波多利斯克陸軍學校去伊林斯基前線參戰的時候的詩歌麼?怎麼在這裡能看到?”

波多利斯克陸軍學校是前蘇聯時期的一所學校,最早是步兵學校,兩年後又多了炮兵學校,然後再過一年後……

這所學校沒了!

是正經八經在戰爭中打沒的!

在1941年9月30日的時候,德國發動‘臺風’行動,在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裡基本全殲了布良斯克方面的蘇軍。當時莫斯科門戶大開,德軍隨時可以一鼓作氣攻下莫斯科徹底結束戰爭。深入距離莫斯科不到二百公裡的位置。而當時蘇聯方面在德國面前壓根就沒有什麼能拉出來一戰的軍隊。

這時候站出來的就是波多利斯克陸軍學校,校長斯米爾諾夫少將親自帶隊,三千五百名學員沖上了伊林斯基前線——這些學員基本上都是不諳世事稚氣未脫的少年,只有少量的教官是老兵。而他們的命令就是至少阻止德國五天!至於他們的武器?步槍、手榴彈、少量的反坦克炮和高射炮,就去面對來勢洶洶的裝甲軍團。

就這麼一群菜鳥在人數、軍備都不如對方的情況下超額完成任務,堅持了十二天等到援軍到來,其中兩千五百多人死於戰場,大多數年齡不到二十歲。

也就是靠著他們改變了戰爭的程序,讓蘇聯打響了反攻的號角最後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如果不是他們堅持的這十二天?恐怕莫斯科早就淪陷了。

不過也是由於他們死傷太慘重,而且活下來的人很多都成了老兵被送到各地戰場,所以這所學校也消失在歷史長河中。而牆上這首詩歌就是當年波多利斯克陸軍學校的某不知名學員在前往戰場時候創作的詩歌,沒想到在這裡竟然看到了這首詩歌。

傑尼索夫回答道:“別看我們這裡比較偏遠,但是這所學校時間可真不短,1953年我們這裡建市的時候,一個當年參加過伊林斯基前線戰役的波多利斯克陸軍學校老教官是我們這裡的首任校長,也把波多利斯克陸軍學校的作風帶到了我們這裡。現在我才明白過來這是我們諾裡爾斯克人離開這片大陸的好辦法可惜員原來不懂事,不提這事了,我的房間到了。”

他剛要開啟一個房間門,突然聽到有人招呼他:“傑尼索夫,晚上學校的舞會你參加麼?”

蕭鵬循聲望去結果整個人都傻了:“你怎麼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