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2章 前往亞爾薩列村

蕭鵬和卡辛兩人開車離開了諾亞布林斯克,蕭鵬是真的在這裡待不住了,這次丟人真丟大了!

他們現在要去的那個亞爾薩列村是一個涅涅茨人村落,那裡馬上要舉辦一年一次的‘馴鹿節’,去那裡看馴鹿節一方面是長長見識,一方面也是為了避難。

涅涅茨人雖然跟著馴鹿群四處遷徙放養馴鹿,但是他們都有自己的固定村落。以父系為主同族同宗的氏族住在一起。那裡有氏族墓地、祭臺等物品。

這也能看出來他們有東方人的風俗習慣,傳統的涅涅茨信仰是萬物有靈的薩滿教,放到大夏就叫做‘跳大神’的。按照他們的節日他們就會圍著村落裡的‘聖物祭壇’各種跳大神先祖和求神靈保佑。

不過由於他們氏族內部禁止通婚。於是他們就想出來一個辦法就是舉辦‘馴鹿節’,邀請別的涅涅茨村落的人到他們這邊來慶祝節日。其實就是一個嫁女兒的節日;然後再去別的村落的‘馴鹿節’去娶別的村落的女兒……

涅涅茨人這邊女性地位還真沒有那麼高,這也是一些涅涅茨人脫離傳統去城市生活改信東正的原因。

也有一些‘聰明’的涅涅茨人,他們把定居點放在距離城市不遠的地方,這樣既能保持傳統生活,又能享受城市的便利。比如說這個‘亞爾薩列’村就是如此,它在諾亞布林斯克西北方大概二百多公裡的地方。對這些靠近城市的涅涅茨村落來說,‘馴鹿節’的作用不僅僅是嫁閨女,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吸引遊客創彙。

誰說涅涅茨人就不要錢了?

這不是自欺欺人麼?如果真的是體會原汁原味的涅涅茨人生活應該跟著去放馴鹿去啊!

再說了,這個亞爾薩列村一聽名字就知道是個標準的俄羅斯村落,原來壓根就不是涅涅茨人村落,是被涅涅茨人‘佔領’的。

根據熱尼亞的說法是:這裡最早可以追溯到沙俄時期,是一個沙俄帝國在這裡建立的哨所。後來到了蘇聯時期這裡又變成了蘇聯人的哨所,等到蘇聯解體一個畸形的體制‘獨聯體’建立後,這裡又成了一個軍用貿易機構——那時候這裡軍方經商,各種把軍用物資往外出售換錢。

蘇聯解體的時候這裡誕生了一大群‘國有資産’搬運工,基本都是來自於當時的軍方。

從客觀角度來講,他們這麼做也是想活下去。

當時華約和蘇聯解體,大量的蘇聯軍人從東歐回到本土,再加上1992年軍費驟減,大量部隊發不起軍餉,那時候那些部隊的將領們就開始‘自力更生’,各種發動手下官兵變賣軍事裝備和物資,第一次車臣戰爭的失禮其實也就是當時他們裝備不足的表現。

在那個時期太平洋艦隊直接停止訓練,然後所有的船隻油料和軍隊隊服都賣給民營企業換錢,軍艦成了遊覽船載著遊客觀光旅遊。

而當時的路航司令直接把軍用直升機賣給民企,戰鬥機直接賣給外國。僅1994年那一年,俄羅斯海關在邊境查出的走私武器足以裝備兩個反坦克團!這還是被查到,可能只是總數的冰山一角!

而那時候當官的可以賣飛機坦克,基層官兵怎麼辦?於是就有了像亞爾薩列村這樣的所謂‘軍用貿易機構’,靠著倒賣輕武器成立了農場和貿易公司,倒賣煙、酒、汽車和食品。亞爾薩列村的‘軍用貿易機構’就是給這邊的涅涅茨人做生意,給他們提供生活物資,換來優質獸皮來牟利。

大帝上臺後開始了軍隊反腐,特別是從2008年開始開展了‘新面貌’工程專門整治軍隊貪腐,也就是那時候亞爾薩列村軍用貿易機構被廢棄,然後被涅涅茨人佔領成了一個涅涅茨人聚集地。而俄羅斯的少數民族政策尤其是對涅涅茨人的政策是好的不要不要的,對他們的行為只能捏著鼻子認了,而那個佔領那裡的涅涅茨人氏族也憑借那個好地方迅速成為了整個自治區裡最大的涅涅茨氏族之一。

畢竟這個亞爾薩列村可是整個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裡最好的一個涅涅茨人聚集地,至於原因嘛……

這個聚集地有水有電有樓!

畢竟那裡原來是軍方哨所!所以生活條件也就好很多,原來那個村到涅涅茨人手裡的時候有八座小樓以及兩個澡堂,現在十幾年過去了!那裡變成了……八座小樓一個澡堂!

嗯,就算這樣也很好了,別的涅涅茨人聚集地基本都是帳篷!

也有人會說了:二百多公裡還不遠?

放在這邊還真的不遠!

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從南到北直線距離接近兩千公裡,這麼大的地方只有七個城市、八個城鎮和41個農村管理機構,最大的城市就是諾亞布裡斯克人口也就五萬多點……

地廣人稀這個詞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就那些涅涅茨村落之間最近的都要幾十公裡!

但是亞爾薩列村也有優點!

他畢竟原來是屬于軍方據點,所以佔據交通要道。

從諾亞布林斯克有一條道路直通亞馬爾涅涅茨首府薩列哈爾德,而亞爾薩列村就在這條道路旁邊不遠的地方。這也給他們吸引遊客創造了便利。ps:諾亞布林斯克盡管是亞馬爾涅涅茨州最大的城市,但是並不是這裡的首府,他們的首府是西北方的薩列哈爾德,也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座建立在北極圈上的城市。諾亞布林斯克之所以是這裡最繁華的城市是因為他建立在西伯利亞油氣運輸鐵路線旁邊。又是諾亞布林斯克自治區和漢特曼西斯克民族自治區的交界處)

當然,所謂的‘吸引遊客’其實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多,每次‘馴鹿節’能吸引一百名遊客他們就很滿足了。

遊客來多了他們也容納不下。四座小樓裡只有兩座會在這個時間用來接待客人,其中有一座還要接納別的村落趕來參加節日的涅涅茨人。

蕭鵬和卡辛兩人驅車前往亞爾薩列村,正像卡辛說的:在這裡趕夜路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整個路上一輛車都見不到。

他們不知道的是:在他們前方也有人和他們一樣趁著夜色趕路,而且和他們還是同樣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