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喜徹悟教育普及的深遠意義後,便不再多言。

修行普及的意義,於此刻已無關緊要。

楊奇偉的治國方略,及其展現的斐然成果,如驚濤駭浪般衝擊著王尚喜的認知,徹底顛覆了他固有的觀念。

他從未想過,治國之道竟能如此別開生面——以教育為根基,大力提升生產力,從而積累更為豐厚的財富。

而財富的增長又能反哺教育與生產,持續推動這一良性模式運轉,令國力如日中天。

王尚喜難以估量聖教未來的發展上限。

但僅憑目前所呈現的先進技術與無限潛力,已然遠超他的想象。

他篤定,若依循楊奇偉的規劃穩步前行,聖教必將崛起為天下無雙的強國,登頂權力巔峰。

或許,“消滅天下皇朝,凡日月所照之處,皆為人民國家”並非遙不可及的空談,而是極有可能實現的宏偉願景!

念及此,王尚喜心中的疑慮如冰雪消融。

他毅然起身,雙手緊握竹杖,鄭重躬身行禮:“自今日起,我伏虎門唯教主馬首是瞻,願為教主赴湯蹈火!”

楊奇偉唇角揚起一抹自信的笑意,快步繞過辦公桌,上前攙扶住王尚喜的手臂,爽朗大笑:“老先生客氣了!”

接著,他誠摯說道:“自今日起,伏虎門與聖教便是兄弟之誼!”

“兄弟之誼?”

王尚喜心中一驚。

他深知,伏虎門雖為修行宗門,卻不過是二流水平,與聖教相比,差距懸殊。

一向有自知之明的他,急忙謙遜回應:“不敢當!”

自伏虎門正式併入聖教,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瞬已過十日。

不知不覺,時間來到了崇禎五年的二月五日。

自山西、陝西,被朝廷驅趕的首批三萬流民,已經接近河南邊境。

這預示著,更多流民即將抵達。

中軍大帳內,楊奇偉佇立窗前,凝望窗外明媚的陽光。

金色的光輝灑在他身上,仿若為他披上一層神聖的戰甲。

他手中緊攥著來自山西、陝西的最新情報,沉思良久,終於開口:“通知張大山,開始行動!”

“是!”,通訊員領命後,迅速轉身,透過電臺將指令傳達給張大山。

當日,張大山親率五千騎兵,從南陽府淅川出發,目標直指長安!

這五千騎兵,乃是聖教全部的騎兵精銳。

若不是他們皆受過楊奇偉親自傳授的特殊技能,成為聖戰士,絕無可能在短時間內掌握精湛的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