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府,名義上是王府,實則宛如一座城中之城。

高聳的圍牆,足有三丈之高,在夜色下如一條蟄伏的巨龍,投下厚重的陰影。

王府四周,專門的護衛巡邏隊如幽靈般穿梭,腳步聲和兵器碰撞聲,打破夜的寂靜。

王府內部,兩千多兵馬枕戈待旦。

平日裡,王府自然不會養這麼多兵馬,畢竟養兵耗費巨大。

然而,隨著聖教的快速崛起,唐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這才緊急招募更多士兵。

最初計劃招募四五千人,唐王還以此作為幫助唐文書的條件之一,試圖換取更寬鬆的軍事政策,擺脫部分朝廷限制。

但聖教在南陽府攻城掠地的訊息不斷傳來,各地鄉勇紛紛投誠的情報讓唐王心驚。

權衡之下,他狠下心將原本四千王府護衛裁減了一半,如今王府僅餘兩千多護衛。

這些護衛多來自良家子。

所謂良家子,便是王府護衛的後代,或是軍戶出身。

而普通農民、商人、匠人等,統統被排除在外。

理論上,唐王的選擇沒有任何問題。

王府護衛的後代那是標準的自己人。

軍戶理當也是如此。

我大明皇族給你們世襲的土地與職位,對你們多好啊。

但!

這一切都只是理論上而已。

時至今日,大明的軍戶體系早已經崩潰,很多軍戶甚至淪為農奴一般的存在。

還有很多人流離失所,成為流民。

一切一切的根源,不在於百姓擁有多少土地,甚至不在於百姓是否擁有土地。

核心只有一點。

百姓的留存!

付出是否得到收穫。

用現代話語解釋便是,當打工人上班還要賠錢的時候,還會去做嗎?

大明現在的情況便是如此,賦稅太重,以至於很多百姓種田,或者做工,甚至要賠錢,透過賣兒賣女來償還朝廷的恩情!

為此,很多人不得不把土地轉賣給擁有免稅特權的官員,或者皇族!

因為跟著這些人,他們反而能得到更多的產出。

軍戶亦是如此。

為了降低來自朝廷的賦稅重擔,他們不得不把土地賣給擁有免稅特權的軍官。

很多軍戶因此成了軍官的農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