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果想到這裡的一瞬,瞬間就轉移注意力。管它呢,反正自己不是考古學家。這些東西沒聽過,不是對自己更好嗎?簡直是知識壟斷呀。

待小牛一曲下來,底下自發響起了陣陣掌聲,叫好聲也此起彼伏。

原來古人喜歡這個調調,本來現代的三字經兒歌,改編時作曲家也是運用古音樂的元素進行創作,與那個年代還是最為靠近的,也難怪在這裡引起了共鳴。

“小牛,你真的好棒,唱得非常好。”阮果走到小牛身邊,摸了摸他的頭,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鼓勵。

“剛剛的那首歌叫做《三字經》,是我們華夏民族優秀的文化之一,今天我們先不探討什麼是華夏民族,我先給大家講講三字經裡面的故事。”阮果繼續道。

顯然阮果首堂課的開場做得極好,不管是形式還是內容。竟然沒有絲毫反對的聲音,就這麼順利地開始了她當夫子的處女秀。

阮果自是一開始就看到了坐在最後一排的兩個人,原來的夫子。畢竟就這麼個院子,就這些個村民,就這麼多學生,只要不是瞎子,就絕對會看到坐在人群中的男一號和男二號,何況二人的身高也是最高的呀。

此時,阮果向二人投去一個得意的眼神:“怎麼樣,本姑娘就說沒有搞不定的,瞧,我的課也是人人愛上的。”

她自然不會等他二人眼神的回話,因為沒有必要。

接下來,阮果將歌曲中的孟母三遷作為故事講給大家聽,講著講著不自覺地運用到了之前語文老師的話語。

譬如“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請大家集中注意力。”

“猜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真是被耳濡目染了這麼多年,這些話彷彿出自於大腦的本能,大腦還沒有思考到,就已經脫口而出了。

不過別說,現代的教學模式還是有很多優勢的,就被這幾個問句問得坐在下面的學生個個是興趣十足,互動得那叫一個熱烈。

阮果敢打包票,若是這是她作為教師的競選公開課,絕對是會被校長和上級領導稱讚的,她也會因為這樣的教學效果被評為優秀教師的,哈哈哈哈。

想到這裡,阮果更是賣力地講著,一個短短的故事,硬是被她講得繪聲繪色,跌宕起伏。

故事最後,阮果模板式地總結了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的道理。

課程剛結束,坐在最後一排的南一就開始鼓掌。沒錯,她的授課得到了夫子的認可。

在座的學生也跟著鼓掌,這和開場時阮果提議下的不同,這些都是自發的,發自內心的認可和崇拜。人群中坐著的大牛和小牛也都為阮果感到高興,與有榮焉。

“大牛,我向你打聽件事呀。”課間休息時,村裡的瘦高個走到大牛身邊,狀似神秘地問道。

“柱子,你要問什麼?”

“你們家才來的遠房親戚,到底是什麼來頭?”

想來,當時阮果第一天在村裡作自我介紹時被柱子或者柱子娘聽到了,當時她瞎扯說自己是牛大娘二表哥的三嬸的侄女婿的表姐的女兒。

防止村民排外,當初硬是和牛大娘攀上親戚,牛大娘也默許了。

“你問這個幹嘛?”當下大牛就提高警惕。

“我,我不是看著阮夫子長得漂亮,也有才華嘛,我就想問問……問她有沒有和別人定親。”大高個瞬間變得有些結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