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當天。

錦官城某片繁華的街區,張燈結彩。

上午,葉飛舟隨劉老太公視察會場,這是一座四面開門的大型場館,高三層,如宮殿建築,氣勢恢宏。

葉飛舟站在某個高臺,四下觀望,那些正在樓上樓下忙碌的劉氏族人和工作人員,給他一種在足球館看人潮的感覺。

這屆劉氏遴選,不出預料,果然還是在這‘飛天閣’舉辦。

其實‘飛天閣’並非劉氏一族的專屬,蜀地朱氏也有一半的使用權,百年過來,同宗同源的兩個氏族,不止一次因為此間殿閣的使用,産生摩擦和沖突。

飛天!

這兩字,足夠說明這座場館的建設者,是昔日的‘飛天大聖’朱七,而非廚神劉昴星。

葉飛舟所站的位置,立有一尊高幾米的人物銅像,這自然是後人紀念朱七所立的。

仰頭再看看上空,視野所及,全是精緻的燈籠!

等夜幕降臨,這些花燈所營造出來的元宵氣氛,肯定能讓到此的人們沉醉進去。

“幾十年前,這座飛天閣,是中華界最頂尖的名樓之一,承辦了許多廚藝比賽、重要食戟,幾十年後,哪怕本地人都已經忘記了它過去的榮華,眼睛只能看到紫禁城裡那座高高聳立的白玉樓!”劉老太公嘆息。

葉飛舟只是笑笑,沒搭話,心中卻補一句:

烏衣巷,不姓王。

鳳凰臺,堆雜草。

雖說他才二十出頭的年齡,卻在幾位師父那,聽了太多起起落落的故事,把中華界過去幾十年的興亡看盡了看飽了,有種飽經滄桑的從容之感。

不過,視線落在面前這尊人物銅像上,葉飛舟不禁低吟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無數英雄在歷史長河中消逝。

然而,消逝前散發的光華已經足夠耀眼,所以後人能記住他們。

但真正能流芳後世的廚師,食譜,又有多少呢?

葉飛舟對名留青史這件事,是十分憧憬的,從他閃爍的眼神就看得出來。

這時。

一名劉氏管事,匆匆而來,向劉老太公遞出一沓厚厚的名帖,擦汗道:“太公,有一些未被邀請的業界權威到府交了名帖,說要到現場觀看這一屆的遴選。您看看怎麼答複他們。”

拄柺杖的老者,眉頭一皺,看管事手上疊得老高的名帖,發覺事情並不簡單。

“這麼多業界人士遞交名帖?”

這是一種禮貌性質的詢問,畢竟劉氏一族是遴選的主辦方,未受邀請就到場館嘉賓區隨意佔一張椅子坐,劉氏雖不會趕人,但那些業界大佬也放不下架子啊。

劉老太公翻看名帖,看一個個名字,“嗯?荊襄之地的業界人士,佔了七八成,有二十餘人,其中有兩人是麟廚?”

眉頭更是皺成川字!

“飛舟!”劉老太公看葉飛舟,“這是怎麼回事?”

葉飛舟苦笑了下:“太公,我也不知道!”

“這不是你師尊安排過來觀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