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愷歌站在洛府靈場上,這時他的周圍出現一片虛蒙,周圍一下子變得極度安謐,煙霧迷濛,好似瀲灩成波光粼粼的池水,又好似綿延成起此彼伏的群山山巒,繁盛而又凋零,時而綠葉欲滴,時而凋萎枯寂。

一方淨土從迷濛仙霧裡不斷延伸而來,一座瓊樓玉宇浮現在霧靄之間,雲霞繚繞,朦朦朧朧,洛星臨與洛愷歌被一股力量牽引,進入那座虛渺的宮闕之間。

一座宮闕,交織著“道”與“靈”,以及部分“禪”的氣息,好似在演化一方世界,三者交織運轉。

“臨兒,接下來你可要看自信了!”洛愷歌站在洛星臨看不見的虛妄之裡,滾滾音浪從四面八方席捲而來,雖然聲音轟大,但卻根本傷不了洛星臨分毫。

洛愷歌手中手持著一座斷裂的木魚,木魚黯淡,顏色灰暗無比,好似將它埋入土裡都不會被人輕易發覺。但這斷裂木魚之上,上面刻著三尊菩薩,或莊嚴,或慈悲,或肅穆,全都栩栩如生。

萬物初生,生機盎然,循返往復,週而復始。一開始,繁華似錦,春意盎然,磚瓦皆淨。然而最終它們枯萎衰敗,回到萬物的最終結局,迴歸本與根。

洛星臨站在宮闕之間,她一動不動,雙瞳由燦爛到枯寂,由光明到空洞,像是也一同經歷一番繁盛與凋落的演變。

宮闕之間仿若有奇特的弧線在勾勒,形成繁複深奧的規則與秩序,衍生出一股股神秘的禪意與圖案。

洛星臨的軀體好似返璞歸真,一絲絲“道”與“理”在她四肢流轉,一縷縷莫名的“禪意”在經脈自主演化,洛星臨需要用全神貫注,才能捕捉到這些瞬息而過的神秘軌跡。

道圖天生,禪意演化,讓洛星臨的心緒逐漸寧靜至極。

洛星臨此時靜如磐石,一種神秘的“道韻”與“禪意”在宮闕里顯現,她敏銳地注意到了這一點,眉心紫宮變得輕顫幾下,這讓洛星臨很快回過神來。

她不再關注流轉在體表的“道”與“理”,而是專心捕捉在宮闕里顯現的“道韻”與“禪意”。

不得不說,大衍聖地的傳承絕學卻是了得,不留一字,不傳一式,以天地之間的萬物演變來傳授絕學,只要天地間萬物不斷,便使之不絕,流傳後世,實在稱得上手段非凡。

此時,洛星臨的身後,虛渺的宮闕之外,變得古意盎然,好似剎那間轉瞬回到萬載歲月之前,洪荒萬古,卻是顯得莫名的自然。

有“道”的“線”在交織,在那畫圈填地,開始有一道道未明的“禪意”化成秩序,好似在播種般,衍生出莫名的力量,在虛空之上逐漸勾勒出什麼生物的影子。

如果此時這片靈場有其他人存在的話,就會發現,這不斷被勾勒出的影子,其實是一棵樹。

一棵悟道菩提樹。

洛星臨的雙瞳,從粲然到灰暗,從生機到枯寂,然後又逆轉,將莫名的紋路融合在一起,將“道韻”與“禪意”演化逆轉,自己的心神跟隨著他們共同演變。

洛星臨暗自感嘆,這才是大型宗門應該有的底蘊啊。實在是奇偉無比。

洛星臨好似是抽絲剝繭般,主意分辨與捕捉,將點點滴滴,收納在心神之間,她瞬間瞭然到,這就是所謂道秘之一的“解”的傳承。

洛星臨一動不動,與天地間好似相融,但宮闕之外的悟道菩提樹卻未曾停止生出,它好似得到神泉般的滋養,逐漸發芽,生長,結葉。

寂靜的洛府靈場裡,最終,一切虛渺迷濛的景物都在洛星臨眼前消失了,只剩下一片泥土與一顆剛剛生長的悟道菩提樹,洛星臨好似感受到一縷輕柔的風,輕輕拂動她的秀髮。

“咚”

洛星臨心神一震,雙目不再重複生機與枯寂,恢復了清明。

洛星臨驀然睜開眼,彷彿剛剛醒轉而來,整個人變得極其縹緲,好似變得無比虛無與遙遠。

她抬起頭,映入眼簾的是,卻是一棵悟道菩提樹。

眼前這棵乾枯的古樹蒼勁如虯龍,五六個人合抱也抱不過來,主幹垂直與中心,而離地三米高的枯枝上掛著四面綠葉,晶瑩閃閃,好似綠瑪瑙般剔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