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棠豎起大拇指,佩服張大小姐的行動力,反正,也不是第一次這樣了。

“藍衣又不太認識人,怎麼能乖乖地換上嫁衣?”

這是李海棠最奇怪的地方,剛剛房內,沒傳來什麼響動,可見藍衣很配合。

“哼,我當然有高招!”

張如意仰著頭,一臉嘚瑟,她揹著手,道,“海棠,你還記得咱們在鹿城古董一條街吃的陽春面吧?”

陽春面是藍衣最喜歡的吃食,所以,張如意提起,只要她換上衣衫,到鹿城,就領著藍衣吃麵。

李海棠囧了囧,無論何時,吃貨的本質不會變,即便得了失心瘋,仍舊經受不了美食的誘惑。

“一拜天地,二拜親戚,夫妻對拜……”

張大小姐主持大局,把拜高堂,自動換了個稱呼,還挺押韻。

他們都是同輩,實在不好意思冒充高堂,會折壽的。

說起來,季秋和藍衣都是苦命的小白菜,爹孃均已不在人世,以後也只能夫妻倆攜手一起走下去。

拜堂以後,張如意鄭重地從頭上拿下一根翡翠簪子,那是她娘留給她的念想之一,此刻,給了藍衣,代表重視。

流蘇怔了怔,從身上解下荷包,裡面是一塊玉佩,至少值百兩銀子。

這一幕來的太突然,李海棠沒準備,她翻遍首飾,發覺都是野人夫君送她的。

夫君送的東西,每一件都值得珍視,於是,李海棠忍痛,送出剛買不久,還沒捂熱乎的紅寶石銅鏡。

眾人笑鬧幾句,各自回房。

“娘子,要不要到外面去看燈?”

蕭陵川見自家娘子不想回房,就打算帶著她出門走走。

找一處高臺,登高望遠,欣賞樊城的美景。

“夫君,咱們走吧!”

李海棠眼巴巴地想出門,百花節發生了小意外,實則她並沒有好好的賞花燈,聽到夫君提議,正中下懷,忙不疊地呼應。

樊城有一處風塔,在風塔上,足以瀏覽全城的美景。

蕭陵川帶著李海棠登高望遠,在一處空曠的觀景臺之前,瀏覽樊城夜色。

天上的月光,又大又圓,中間的光圈,有淺淡的陰影,其中,陰影還在用肉眼能看得見的速度變化,這讓人不禁想起嫦娥奔月的傳說。

樊城中秋的花燈,和黎城百花節的花燈不同,街道上,掛著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特別貼近生活。

“娘子,在我印象裡,過了一次中秋。”

蕭陵川望著遠處的燈火回憶,那會兒,他還小,師傅來山裡陪著他過節。

師傅沉默寡言,卻用六個竹篾圓圈紮成燈,外糊白紗紙,內插蠟燭,看著簡單,卻怪好看的。

那是他得到的第一個花燈,盡管,沒有任何的裝飾。

“夫君,以後有我,還有我們的包子,都會陪著你一起過節。”

李海棠拉著蕭陵川的大手,興致勃勃地往下張望,那點傷感的氣氛,立刻被破壞的無影無蹤。

在樊城,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的習俗,樹亦作豎,就是將燈彩高豎起來的意思。

小娃們在爹孃的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杆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