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人也硬氣,當即卷著包袱,投奔我家一個下人,那人是她的老姐妹。”

馬碧荷前幾天唸叨這事,讓她身邊伺候的婆子聽見了,就上心幫忙打聽。

於嬤嬤年輕那會兒去過京都,在京都大戶人家的府上學了好幾年,善於做滋補的湯水,伺候月子,還善於幫産婦接生。

若不是北地戰事,她原來的主家害怕,匆忙上路,也不會丟下她不管。

“這麼說,我就算是撿了個便宜。”

李海棠點頭,她這裡沒有太多要求,人知根知底就行。

“明日我讓她過來請安,你若覺得可以就留下。”

馬碧荷拍板決定,嬤嬤的工錢要高一些,每個月半兩銀子,包吃住,還有一年四季的衣裳。

於嬤嬤沒什麼親人,可以簽死契。

“這個就按照她原來的主家給,若是做得好,再加錢。”

對於下人,李海棠從不吝嗇,現代的月嫂,工錢高,她完全理解,伺候坐月子的婦人其實很不容易。

頭三個月,她就是個炮仗,一點就著,怒火壓都壓不住,感覺自己快成神經病了。

好在,四個月之後,李海棠又變得正常。

“鹿城城門開放,咱們第一家店鋪,不如就選在鹿城。”

還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過年,若是動作快,鋪子年前開張,多少能賺一筆。

年前狠狠地採買,幾乎是百姓們不成文的習俗。

那些平日醬油和醋都要摳省的人家也不例外,過年買年貨,可以掏空一年的積蓄。

過年不紅火,沒個好兆頭,來年不得翻身,百姓們普遍這樣想。

年底的衣裳,布匹,首飾,各類小物件,最是暢銷。

鹿城也是北地一處比較富裕的城池,下邊還包含好幾個小縣,既然是連鎖的模式,就要遍地開花,多家一起運作。

“這個是我最近琢磨出的樣子。”

李海棠拿出一沓宣紙,畫了不少現代的圖案,維尼熊,大嘴猴,可愛的萌萌兔,雖然怪模怪樣的,卻一眼能看出動物的本貌。

“你哪來的點子啊,這個做成皮筋,給小女娃戴,肯定好看。”

馬碧荷最喜歡的是阿貍,一旦做出成品,她要留幾個送人用。

家裡有顏料,李海棠就給幾個圖案上色,其餘的蝴蝶花等式樣,古代勞動人民是有智慧的,早已經被開發出來,不新奇。

“我們在鹿城都有鋪子,現在空著,不如這樣,我們一人負責一家。”

馬碧荷急於做出一番事業,三人在聊天中,早已把雛形勾勒出來,每個人拿三成的銀錢,剩下一成,誰也不要,投給李海棠的藥鋪,救治更多的百姓。

誰說商人逐利,在賺錢的同時,不能失去初心,那些發達,能把生意做大的人家,都不是奸詐之輩。

“行,那我們一人出一家鋪子。”李海棠在城西有一家店鋪,地方不大,賣飾品卻是足夠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