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面館(第1/2頁)
章節報錯
夜深了,家裡靜悄悄地。
要離開幾日,李海棠沒說自己去泗水城,而是找個藉口,要回李家村後山一趟,豆包小包子就得麻煩家裡人著照看一下。
所幸豆包很喜歡小五子這個哥哥,小五子也有耐心,就在一旁陪著。
入夜時分,天上下了雪粒子,撲簌簌地,打在臉上生疼。
李海棠不僅穿了皮毛的大氅,膝蓋上還加了一條狐貍毛的護膝,揹著個大的雙肩包,龜速前行。
夫妻倆沒走城門,而是走了一條城內的地道,就在一戶不起眼的小面館。
不同的是,這家面館挨著城門大營的牢房,幾乎要到後半夜才打烊,面館旁邊還有一家小酒館,人滿為患,對比起來,夫妻倆出現就一點都不顯眼了。
“老闆,來兩碗熱乎的油潑辣子面!”
面館內有單獨的小間,李海棠跟著自家野人夫君進了一處,隨後點菜,晚上吃那點東西,現在消化得差不多,她早已饑腸轆轆。
今夜是不能睡了,還得吃點東西,補充體力。
“好嘞!”
對方答應一聲,隨後到後面的灶間。
面館設定的很簡單,一進門是大堂,大堂後面就是灶間,中間只隔著一層擋板,上面還開了個小口,做好的面條就放在小口上,方便夥計取出來,送到桌子上。
除此之外,面館的幾樣小菜也是一絕。
李海棠新奇地在上面看到不少的鴨貨,麻辣口的鴨脖子,鴨頭,鴨板腸等,還有一些雞雜。
她點了一小碟子的鴨板腸,外加一個鴨頭,蕭陵川則是叫一小碟子的藕片,又單獨要了一壺酒。
面條,小菜,配著高粱燒,在下雪的冬日裡,是很好的配置了。
“夫君,這家面館有點意思。”
鴨貨和現代做的一般無二,但是從用料上看,老闆是用心的,絕對沒有偷工減料,麻辣香,吃了之後身上發熱,足可以抵禦寒冷。
“是啊,你吃的鴨頭這些,都是百姓們不願意要的。”
過年之間,誰家殺雞宰鴨,不是為一口肉,那雜七雜八的,就沒看得上眼。
面館的老闆見此,就出門收購,用很少的價錢,弄出這些東西,而後專門加工,作為下酒菜。
本來邊城的百姓不太喜歡吃辣,不過冬日裡例外,他自己釀酒,做鴨貨,每日鴨貨出鍋,麻辣的味道飄得很遠。
到晚上,肯定有一幫鼻子尖的尋味道來喝酒,吹吹牛,談談新鮮事,隔壁漢子的大嗓門,李海棠這兒聽得清清楚楚的。
約莫一盞茶的工夫,面條出鍋,是那種厚實的面片,上面淋著紅紅的辣子,李海棠用筷子攪拌,在下面還翻找到了幾塊紅燒肉。
面條十幾文錢一碗,不算很便宜,不過物有所值。
“嗯,這面片勁道,老闆手藝真好。”
李海棠邊吃邊誇,在現代見慣了機器作業,幾乎所有都是差不多的,大小,薄厚,感覺就是不如手工的好,刺繡也是,機器做出的,就是那種流水線的感覺,圖案死板,缺乏靈氣。
蕭陵川倒是沒有覺得特別,他想,自家娘子可能是真的餓了,於是,他默默地給李海棠夾了一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