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崢頓住腳步,停在門口,李海棠醫術如何,他心知肚明,不說親眼所見,張崢聽說過她開膛破肚救人,結果,所救之人,活蹦亂跳,超出他的認知。

李海棠說,滴血認親不可取,張崢半信半疑,“你是不是因為如意,所以這麼說的?”

“非也。”

李海棠一直想糾正滴血認親這種錯誤的觀念,奈何沒有機會。

大齊對於親緣比較看重,用滴血認親,作為唯一的判定手段,還是比較冒失的。

此事,說來話長,這些大齊土著,未必能理解。

根據她在現代看過的史料記載,古代“滴血認親”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叫滴骨法,另一種叫合血法。

滴骨法,早在三國時期就有例項記載,是指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如能滲入則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統關系。《洗冤集錄》記載:檢滴骨親法,謂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來認親生男或女何以驗之?試令某乙就身刺一兩點血,滴骸骨上,是親生,則血沁入骨內,否則

不入。俗雲“滴骨親”,蓋謂此也。

合血法,大約出現在明代,是指雙方都是活人時,將兩人刺出的血滴在器皿內,看是否凝為一體,如凝為一體就說明存在親子兄弟關系。

在大齊,滴血認親,只有合血法。

滴骨驗親和合血法,按現代法醫學理論分析,都缺乏科學依據。

骨骼無論儲存在露天地,還是埋藏在泥土中,經過較長時間,一般情況下軟組織都會經過腐敗完全溶解消失,毛發、指甲脫落,最後僅剩下白骨化骨骼。

白骨化了的骨骼,表層常腐蝕發酥,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會浸入。

而如果骨骼未幹枯,結構完整、表面還存有軟組織時,滴注任何人的血液都不會發生浸入的現象。

對於活體,如果將幾個人的血液共同滴注入同一器皿,不久都會凝合為一,不必盡系骨肉至親。

以現代科學分析,上述古老方法也不可靠。

因為人類的a型、b型血是能夠溶合在一起的,如果以所謂的“和血法”檢驗兩名分別是a、b血型的人,其血液雖能溶合卻沒有親子關系。

以上的理論涉及到科學,是千百年人,科技進步,一點點證明得知。

給張崢說明這個道理,他就算相信,仍舊會産生疑惑。

“那你有什麼辦法?”

張崢看向李海棠,說滴血認親不可取,至少要拿出證據來,不然他不會相信。

“我只能證明,我說的是對的,至於如意和你的親緣關系,我怕是不能驗證。”

鑒定親子關系,最靠譜的手段是dna,除非她穿回現代,否則根本不能實現。

張崢被繞暈了,遲遲未能說話。

“我的意思,是我可以證明滴血認親不靠譜。”

李海棠又解釋了一遍,她可以找到一百對有母子,父子,父女,而後進行滴血認親比對,從而推算出結果的準確率。

再從中挑選五十對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在做一次測試。

“也好。”

張崢本想拒絕,而後好奇心佔據上風,他點頭答應,關於那一百對的人,由他挑選,時間就要訂在大年初二。

“大人!”

官差點燃了火把,進入曹家,而門口,圍觀不少跟過來的百姓。

大過年的被滅門,小娃子都不放過,實在太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