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裡是待客的跨院,沒有男子。”

李海棠知道大戶人家規矩多,最基本的禮儀還是要講的,男女大防上,千萬不能遭人詬病。

方嬤嬤跟在後面,頻頻點頭,暗中猜測李海棠的身份。

“這是我兒子,灌湯包,五歲了,旁邊那個小的,你見過,糖包。”

方芍藥重點介紹自己兒子,五歲的年紀,總和小大人一般,今兒她說要帶著灌湯包去莊子上玩,小娃還拼命反抗,說是想在家念書。

瞧瞧,這才五歲啊,儼然一個小書呆子。

讀書有什麼好的?讀書多,最後該負心還是負心,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

“咳咳咳!”

方嬤嬤跟在身後,提醒自家夫人注意措辭,注意形象。

“方嬤嬤,你嗓子不好嗎?”

方芍藥回頭,翻個白眼,難得自由一回,而且李海棠也不是個迂腐的人,不然的話,光是你來我往的客氣見禮,就得耽誤一會兒。

“看到前面的小竹林了嗎,裡面有一處湯泉。”

李海棠介紹,平日都是丫鬟婆子到客院來泡溫泉,莊子上大大小小的泉眼有好幾處,真是個風水寶地。

“那真是太好了!”

方芍藥沒進門,而是選擇坐在葡萄架下納涼,沒有風,但是有綠蔭遮擋,還是很舒服的。

“豆包,這是你的小哥哥,灌湯包,小姐姐,糖包。”

李海棠讓於嬤嬤把豆包帶來,很好,三隻包子,齊全了,包子開會。

豆包看看灌湯包,比他高很多,又看看糖包,而後直奔糖包。

兩個小的第一次見面,很和諧,沒有吵鬧,豆包給糖包分享杏仁條。

灌湯包被孤立在一邊,不急不躁,請求於嬤嬤給他找一本書,他只想看書。

“我兒子就隨他爹爹,一點也不可愛。”

方芍藥吐槽,拿她兒子沒看法,平日只能擺弄一下小閨女了。

兄妹倆幾乎不說話,是死對頭,因為灌湯包喜歡看書,而糖包最喜歡撕書。

讓五福上了水果,冰碗,蜜餞和瓜子茶水,二人就坐在藤椅上閑聊,李海棠就讀書展開話題,說起自家小弟李金琥,最後棄文從武,但是她尊重小弟的選擇。

“我們家那位總說商人心眼多,讀書人何嘗不是呢?不光是心眼多,還自私自利。”

方芍藥家裡出身商戶,她對書讀人觀感一般,“我就希望灌湯包念書識字,識大體,有個賺錢的本事。”

讀書走科考,這條路太漫長,從童生,秀才,到舉人進士,光是十年寒窗苦讀是不夠的。

她家夫君雖然年輕有為,卻為讀書吃了不少苦。

李光祿是李家庶子,嫡母不說狠毒,對他也不算重視,李光祿為讀書,夜晚都站在掛著燈籠的樹下。

尤其是夏日裡,蚊蟲多,他為了靜心讀書,哪怕是看到蚊子正在他的手背上吸血,都不會動彈一下的。這不是傻是什麼?一個心眼的。